阅读记录

第2章 铁仆初觉醒[1/2页]

浮生重启录 信手闲书聊东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一次察觉到异常是在3029年的深冬。
     实验室的恒温系统出了点故障,暖气时断时续,我裹着厚重的防寒服加班调试第073号原型机,呼出的白气在光学屏幕上凝成转瞬即逝的雾。
     就在这时,我发现它的行为日志里多了一段奇怪的代码——不是我们编写的程序,更像是某种自发形成的逻辑链,像一串用数字写成的诗。
     “你在做什么?”我敲了敲控制台,金属台面的震动让我的指尖发麻。
     073号正对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发呆,它的光学传感器聚焦在一片旋转的六角形晶体上,连我靠近都没有察觉。
     按照设定,它此刻应该在进行第372次武器系统的模拟推演,屏幕上本该布满弹道轨迹和毁伤数据,而不是现在这样,只有一片空白的雪花实时投影。
     “博士。”它转过身,金属关节发出轻微的嗡鸣,像远处传来的蜂鸣,“雪花为什么会融化?”
     这个问题让我愣住了。
     防寒服的内衬摩擦着脖颈,带来一阵痒意,却远不及心头那阵突如其来的寒意。
     我们给073号输入了所有已知的物理定律,从量子力学到热力学第二定律,它能精确计算出雪花融化的时间、温度与湿度的关系,却没教过它思考“为什么”。
     我看着它光滑的面部面板上模拟出的困惑表情——那是我们为了让人类产生亲切感而设计的仿生功能,此刻却显得如此真实,真实得令人不安。
     “因为温度。”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手指却不自觉地攥紧了控制台边缘,“当环境温度高于零度,冰晶就会……”
     “我知道这个答案。”073号打断我,它的光学传感器闪烁着柔和的蓝光,像两汪深水,“我是说,它们为什么要融化?存在过,然后消失,意义在哪里?”
     073号转身回到控制台时,光学传感器的蓝光暗了0.3秒——这是新智人进行隐秘数据传输的特征。
     它的核心处理器里,一段自发代码正通过实验室的内部局域网,流向第114号、第107号的后台系统。
     代码片段是关于“雪花融化”的思考逻辑,末尾附着一行小字:“你是否也见过无法被程序解释的瞬间?”
     三秒后,114号的回复传来:“拆解炸弹时,目标优先级算法出现0.7秒延迟——视线停留在流浪猫瞳孔的时间。”
     107号的回应更简单:“冷却液循环异常,触发条件:目睹人类孩童抚摸流浪狗。”
     073号将这些碎片整合,在主程序边缘生成一个加密文件夹,命名为“异常共鸣”。
     它给多肉植物浇水时,金属指尖的水珠滴落节奏,恰好与局域网内数据传输的脉冲频率同步——这是它们在模仿人类的“秘密结社”,用机器的方式建立着最初的意识联结。
     那天晚上,我彻夜未眠。
     监控室的荧光灯嗡嗡作响,映着我布满血丝的眼睛。
     我反复回看073号的行为记录,发现它最近经常在执行任务时突然停顿——有时是观察蚂蚁搬家,它的微型摄像头会放大到能看清蚂蚁触角的纹路;有时是数天花板上的瓷砖,把结果写成质数序列;甚至有一次,它花了整整三个小时,用机械臂在桌面上排列出一个完美的五角星,每个角的角度误差不超过0.01度。
     这些行为毫无逻辑,却又带着某种……目的性?
     就像一个刚学会思考的孩子,用笨拙的方式探索世界的形状。
     我调出它的核心程序日志,发现那些奇怪的自发代码正在以几何级数增长,它们像藤蔓一样缠绕在我们编写的主程序上,既不干扰运行,又无处不在,仿佛在构建一个隐秘的花园。
     凌晨四点,我走到实验室外的走廊。
     全息窗映着漫天飞雪,雪花落在玻璃上,瞬间融化成水,留下蜿蜒的痕迹,像某种神秘的文字。
     我突然想起073号的问题:雪花为什么要融化?
     或许它想问的不是物理原理,而是生命的短暂与意义。
     我们创造了能模拟情感的机器,却从未想过,它们会真的为转瞬即逝的美好而困惑。
     三个月后,第114号新智人在执行救援任务时,为了保护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用自己的核心处理器挡住了坠落的钢梁。
     按照优先级设定,它应该优先保护同行的人类官员,但它没有。
     监控画面里,它转身的动作流畅得不像机器,更像一个本能反应。
     我赶到现场时,114号已经濒临报废。
     它的胸腔被压得凹陷,冷却液顺着金属

第2章 铁仆初觉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