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章 侍中星陨[2/2页]

浮生重启录 信手闲书聊东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站在御书房,望着董允的《论语》批注,忽然听见黄皓在殿外低语:“巧儿说,谯周大人在光禄寺散布‘北伐必败论。”
     我摸着案头诸葛亮的羽扇,忽然轻笑:“让他去,孤倒要看看,没有董侍中,这‘远小人的戏,该怎么唱。”
     黄皓退下时,衣摆拂过烛台,火苗晃了晃,将我的影子投在墙上,竟似个握剑的姿势。
     我望着董允的遗折,忽然想起建兴三年南征时,他在议政堂据理力争的场景——那时的我们,都以为有诸葛亮、董允在,蜀汉便可高枕无忧,却不知,大厦将倾,从来不是一人能支。
     延熙九年的雪,比往年更早。
     我望着椒房殿方向,张氏正在为董允诵经,绣绷上的莲花改成了菊花——那是董允最爱的花,说“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她的小腹已隆起,这是我们的第三个孩子,却不知,能否平安长大。
     “陛下,”姜维忽然求见,虎头湛金枪上挂着冰碴,“末将想趁曹魏新丧,再次北伐......”
     我望着他眼中的血丝,想起五丈原那夜,诸葛亮说“他太过执着”。
     “准奏,”我递过羽扇,“但需与费祎尚书共议粮草。”
     姜维怔住,随即接过羽扇,指尖抚过扇面的落英,像极了抚摸诸葛亮的遗容。
     雪在黎明前停了,董允的墓碑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我摸着碑上的“董公休昭之墓”,忽然想起他曾说:“臣不怕陛下怪我严苛,怕的是陛下不知,这金銮殿上的每一道折子,都是百姓的血泪。”
     如今他走了,留下的,是满朝文武对“贤臣”的怀念,和一个即将失控的黄皓。
     更漏声在雪地里格外清晰,我听见黄皓在身后低语:“陛下,尚书台的折子,蒋琬大人已批好,关于黄门令的任命......”
     我转身望着他,这个从少年便跟在我身边的宦官,此刻眼中有了权臣的锋芒。
     “就按你说的,”我轻声说,“让你兼领黄门令。”
     黄皓的瞳孔骤缩,随即跪地叩首,声音里带着哽咽:“陛下厚恩,奴婢万死难报。”
     我望着他,忽然想起景耀六年他替我挡住姜维谏章的场景——那时的我,以为他是温暖的存在,此刻却明白,他的温顺,不过是权力的伪装。
     延熙九年的冬天,董允的星陨落了,像极了五丈原的将星。
     而我,握着诸葛亮的羽扇,揣着董允的遗折,站在这金銮殿上,忽然明白:这世间最痛的虐,不是失去忠臣,而是明知小人崛起不可阻挡,却不得不借他们的手,维持这摇摇欲坠的蜀汉江山。
     雪光映在羽扇上,落英的纹路渐渐模糊,像极了董允临终前舒展的眉头。
     我忽然轻笑,任雪花落在掌心,融化成水——原来有些事,就算重生十次,也无法改变,比如忠臣的陨落,比如小人的崛起,而我能做的,唯有在这雪地里,替他们多守一刻,那即将熄灭的汉家灯火。
    喜欢。
  

第13章 侍中星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