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夜幕逐渐笼罩大地,洛阳宫的灯火如同繁星一般,缓缓地、依次地亮起,将含元殿那朱红色的梁柱映照得宛如沐浴在一片温暖的光芒之中。
     内侍们手提鎏金宫灯,轻盈地穿梭于宫殿之间,他们的身影在雕花窗棂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卷。
     此时,殿外传来悠扬的编钟乐声,那乐声随着春风飘入殿内,与群臣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美妙而和谐的氛围。
     李治身着绛色常服,端坐在主位上,他的面容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庄重。
     案上的白玉盘里,盛放着刚刚采摘下来的枇杷,那金黄的果皮在灯光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宛如一颗颗珍贵的宝石。
     “陛下东幸未及旬日,便已厘清洛口仓积弊,漕工百姓无不称颂。”
     东台侍郎上官仪举杯起身,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在殿内回荡。他朝着御座深深地作了一揖,然后说道:
     “臣请为陛下寿,愿我大唐国泰民安!”
     随着上官仪的话音落下,满朝文武纷纷起身附和。
     一时间,青铜酒盏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清脆悦耳,如同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殿内顿时响起了一片山呼万岁的声音,那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冲破屋顶,直达云霄。
     李治面带微笑地抬起手,向众人示意让他们坐下。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阶下的群臣,然后停留在了众人身上,开口说道:
     “朕此次东来,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要督查漕运之事,确保国家的物资运输顺畅;二是要关注边境的情况,以保国家安全。就在刚才,朕收到了阿史那弥射的紧急报告,说吐蕃的使者已经潜入了哥逻禄部,恐怕他们有招诱哥逻禄部的举动。”
     李治的话音刚落,原本殿内欢快的气氛瞬间收敛了一些。
     户部尚书卢承庆见状,赶忙上前一步,向李治拱手道:
     “圣人,哥逻禄部新近设立了阴山、大漠二府,其根基尚未稳固,吐蕃此时前来,必定是想趁虚而入。”
     这时,武媚娘轻轻地拿起银壶,为李治斟满了酒杯。
     她的动作优雅而轻柔,仿佛整个大殿都因她的存在而增添了几分柔美。
     斟完酒后,武媚娘柔声插话道:
     “依媚娘之见,吐蕃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想要拉拢哥逻禄部,无非是看中了河西地区的水草肥美。而曼都支虽然立场有些摇摆不定,但只要朝廷能够对他恩威并施,未必会轻易地倒向吐蕃一方。”
     她玉指轻抬,如葱般的指尖微微弯曲,然后轻轻地叩击在案面之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声音虽不大,却在寂静的宫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前些日子,陛下曾吩咐户部准备好丝绸和茶叶等物资。依臣妾之见,不妨尽快将这些物品送往西域,如此一来,也算是给哥逻禄部吃下一颗定心丸。”
     她朱唇轻启,声音婉转如莺啼,却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李治闻言,微微一笑,颔首表示赞同:
     “皇后所言极是。苏海政在凉州驻军五万,实力雄厚。明日朕便传旨于他,让他选派精锐骑兵护送这批赏赐前往西域。如此,不仅能彰显我大唐朝廷的威严,亦可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宵小之辈。”
     一旁的兵部尚书杨弘礼闻听此言,赶忙躬身应道:
     “陛下圣明!臣这就草拟圣旨,命苏将军务必严密守护粮道安全,绝不可有丝毫差池。”
     他言辞恳切,态度恭谨,显然对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心知肚明。
     酒过三巡,宴席上的气氛渐渐热烈起来。这时,乐府的伶人们献上了一曲《兰陵王入阵曲》,乐工们擂鼓击钲,节奏激昂,仿佛将人们带入了那金戈铁马的战场。
     只见一群身着武士装扮的舞者手持戟矛,列阵起舞。
     他们的动作刚劲有力,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挥矛都充满了力量和气势,引得席间众人阵阵喝彩。
     李治坐在高位上,凝视着阶下激昂的舞阵,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他转头对身边的武媚娘低声说道:
     “当年先帝平

第516章 夜宴议边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