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将在一旁忧心忡忡地说道:
“如果,此事若被当今圣人知晓真相,恐怕会迁怒到您的身上呀!”
他的话戛然而止,似乎后面还有许多未尽之言,但苏海政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苏海政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仿佛被一层乌云笼罩,他深知这次的事情棘手到了极点,如果陛下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苏海政无奈地叹了口气,摆了摆手,语气沉重地说道:
“哎,那眼下也只能如此了。”
他心里很清楚,这次撤军并非他所愿,其中实在有太多难以言说的苦衷。
然而,他却不能将这些实情一五一十地告诉陛下,毕竟其中牵涉到太多的人和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白兰城破的消息,那是一座他曾经驻守过的城池,如今却已落入敌手,这让他心中一阵烦闷。这种感觉就像是有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压在胸口,让人喘不过气来。
东撤的道路漫长而又寂静,唐军的队伍宛如失去了灵魂一般,默默地前行着,没有丝毫的生气。
士兵们的脚步显得有些沉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无奈。
曾经高高飘扬的战旗此刻也如同失去了生气一般,无力地耷拉着。
士兵们的步伐沉重而缓慢,他们踢着脚下的石子,发出清脆的声响,然而这声音在这沉闷的氛围中却显得异常刺耳。甲胄的碰撞声本应是威武雄壮的象征,此刻却透露出无尽的疲惫。
队伍中,一名满脸风霜的老兵,站在人群中,望着远方,深深地叹息着。
他的声音在风中回荡,带着无尽的无奈和不甘:
“本想着在这战场上奋勇杀敌,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谁能料到最后竟然要靠送钱才能逃回来。”
他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砸在每一个人的心上,让人感到沉重和压抑。
旁边的年轻士兵们,听到老兵的叹息,不禁好奇地问道:“那个,那吐蕃真有那么厉害吗?”
老兵没有立刻回答,他只是默默地望着西边的落日,那轮残阳如血,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战争的惨烈。
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映照出他脸上的皱纹和眼中的疲惫。
苏海政坐在马车里,心情异常沉重。
他一遍又一遍地摩挲着腰间的佩剑,那剑身早已被他的手掌磨得光滑无比,而剑鞘上精美的花纹也在岁月的磨砺下渐渐失去了原本的模样,就如同他此刻的心境一般,充满了沧桑和无奈。
他深知,这次赂和虽然保住了全军的性命,但却让吐蕃对唐军越发轻视,西域的局势恐怕会因此变得更加难以稳定。想到这里,他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心中充满了忧虑。
车窗外,戈壁的风呼啸而过,卷起阵阵沙尘,如同一群恶魔在嘲笑着这支不光彩的撤退队伍。
苏海政闭上眼睛,不愿再去看那片荒芜的景象,然而那风沙的呼啸声却如影随形,不断在他耳边回响,提醒着他这场失败的耻辱。
喜欢。
第511章 撤军难自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