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永徽六年十一月的己巳日,太庙的松柏上还挂着霜,李孟姜踩着石阶往上走,裙角扫过结了薄冰的砖缝,发出细碎的声响。
     武媚娘走在她身边,翟衣的下摆拖在地上,金线绣的云龙纹被晨雾打湿,看着倒比那日册封时柔和些。
     “昨儿让你带的香呢?”
     武媚娘的声音里带着点笑意,手里的紫檀木香炉泛着暗光。
     李孟姜拍了拍袖袋,里面的线香硌得慌:
     “揣着呢,还是去年从大慈恩寺求的,住持说灵验得很。”
     她说话时快了半拍,像怕被风抢了话头
     这毛病从穿来那天起就没改过来,好在宫里人只当她性子直。
     太庙的门轴 “吱呀” 转开,一股陈旧的木料味混着香灰气涌出来。
     李孟姜跟着武媚娘往里走,看见供桌上的青铜爵杯擦得锃亮,烛火在杯壁上晃出细碎的光。
     她忽然想起刚穿来时,对着这些爵杯研究了半宿,以为是什么喝酒的玩意儿,被母妃笑着敲了敲额头:
     “这是给祖宗敬酒的,可不能瞎碰。”
     武媚娘拿起三支香,在烛火上引燃,烟丝袅袅地往上飘,呛得她微微蹙眉。
     李孟姜赶紧递过帕子,自己也取了三支,熟练地用指腹捻着香根,在烛火上转了半圈,火苗 “噗” 地窜了一下,她迅速吹灭,动作比宫里的老嬷嬷还利落 。
     这两年在大慈恩寺跟着比丘尼学的,比什么规矩都记得牢。
     “给太祖上香时,心诚点。”
     武媚娘把香插进香炉,手腕转动的弧度恰到好处,香灰落在炉沿上,一点没沾到翟衣。
     李孟姜跟着插香,嘴里默念着 “保佑国泰民安”,眼睛却瞟着供桌后的牌位
     上面的小楷字她大多认不全,只记得母妃教过,磕完头要后退三步,不能背对着牌位转身。
     供案上的祭品摆得整齐,鹿肉干切成薄片,枣糕码成方塔,都是按祖制预备的。
     李孟姜看见块眼熟的酥饼,和大慈恩寺的素饼长得像,忍不住多瞅了两眼。
     武媚娘在旁边低声笑:
     “想吃?回头让御膳房给你做,不放猪油。”
     她知道李孟姜信佛,荤腥沾得少。
     上香时,李孟姜的动作一丝不苟,屈膝时裙角铺在地上,像朵绽开的石兰花。
     她听见武媚娘的裙摆摩擦地面的声响,比自己的重些,想来是翟衣上的珠玉坠子在动。
     烟在两人之间漫开来,把武媚娘的脸衬得有些模糊,李孟姜忽然想起刚见面时,这人还只是个昭仪,穿着青绿色的襦裙,在立政殿给她递过块桂花糕。
     “听说你前儿给大慈恩寺捐了两匹布?”
     武媚娘往香炉里添了点香灰,声音被烟裹得发闷。
     李孟姜点头,手里的佛珠转了半圈:
     “给观音像做件新披衣,去年的那件都褪色了。”
     她说话时带着点现代人的直白:
     “住持说我这身子骨弱,多做点善事好。”
     武媚娘没接话,只是望着牌位,眼神里的东西李孟姜看不透。
     殿外的风卷着松针打在窗上,“沙沙” 响,像有人在翻书页。
     李孟姜

第464章 武媚娘太庙祭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