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永徽四年十一月癸丑日,秋风随着枫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落在而结束,开始的是初冬,白雪从云层中如同漏斗的流沙一般朝着地面落下,铺成一片白色的毯。
     北风卷着细雪扑在延英殿朱漆门上。
     李治拢了拢玄色狐裘,望着案头堆积的奏疏,眉头拧成了结。
     自从舅舅长孙无忌主持修订《唐律疏议》,满朝文武似乎都在盯着他这个年轻皇帝的一举一动,就连批阅奏章,都好像有人在暗处指手画脚。
     铜漏滴答声里,脚步声由远及近。
     李治抬头,见崔敦礼裹着件半旧的青袍跨进门槛,发间还沾着几片未化的雪。
     这位老臣曾随李靖平定突厥,又在灵州都督任上抵御吐蕃,五十出头的年纪,脊背却挺得笔直,倒比那些自诩风流的年轻官员更有精气神。
     “圣人召见?”
     崔敦礼拱手行礼,声音不卑不亢。 李治指了指对面矮榻:
     “崔卿坐。”
     待宫人奉茶退下,他伸手拨弄着案上镇纸:
     “朕听说,你在灵州时,把军粮调配得滴水不漏?”
     崔敦礼端起茶盏轻抿:
     “不过按旧例行事,不敢居功。”
     “旧例?”
     李治冷笑一声:
     “朕看这长安城里,倒是守旧例守得紧。
     三省六部的折子,总要先过太尉府的手,朕这个圣人皇帝,倒像个摆设。”
     话一出口,他便有些后悔,毕竟长孙无忌是亲舅舅,这话传出去难免落人口实。
     崔敦礼却像没听见般,盯着茶汤里打转的茶叶:
     “昔年太宗皇帝设三省六部,本为分权制衡。如今……”
     他顿了顿:
     “臣在灵州时,见过突厥人议事,族长说话,勇士们可以当场反驳。圣人是天子,却连说话的人都没有。”
     这话刺得李治心头一颤。
     自登基以来,朝堂上不是舅舅的门生,就是先帝旧臣,他这个皇帝想推行新政,却处处碰壁。崔敦礼这话虽直白,却比那些阿谀奉承的话中听得多。
     “朕想让你任侍中。”
     李治突然开口:
     “门下省掌管封驳,没有个得力的人盯着,朕的旨意出不了太极殿。”
     崔敦礼手一抖,茶盏险些落地:
     “圣人!臣出身微末,又无世家背景……”
     “正因如此,朕才选你。”
     李治往前倾身,玄狐裘下摆扫过冰凉的青砖
     “长孙太尉是顾命大臣,于朕有养育之恩,但朝堂不该只有一种声音。你在军中威望高,又懂得实务,比那些只知引经据典的腐儒强百倍。”
     殿外突然传来脚步声,两人同时噤声。
     片刻后,一个宦官探进头:
     “禀陛下,太尉求见。”
     李治与崔敦礼对视一眼,前者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后者却沉稳地起身:
     “臣告退。” “且慢。”
     李治叫住他,转头对宦官道:
     “让太尉在偏殿稍候。”
     待宦官退下,他压低声音:
     “明日早朝,朕会当众宣布任命。你回去准备准备,这担子可不轻。”
     崔敦礼再次行礼,起身时目光坚定:“臣愿为陛下分忧。
     只是……” 他犹豫片刻:
     “太

第413章 崔敦礼任侍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