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亲自前往新丰宣旨,务必要将朕的旨意传达给每一个百姓,并妥善安抚好他们。”
     第二日清晨,一队人马出了长安城,直奔新丰而去。
     领头的正是雍州刺史,怀里揣着那份赦免诏书。
     一路上,他心里直打鼓——虽说赦免囚犯不是什么大事,可连着粮食农具一起发,这在本朝还是头一回。
     新丰县衙前,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听说长安来了大官,连被关在牢里的犯人家属也来了不少。
     雍州刺史站在县衙台阶上,展开诏书高声宣读。
     当听到“赦免新丰囚犯,一应刑责俱免34;时,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
     “刺史,我儿子冤枉啊!他不过是说了几句气话...”
     一位老妇人挤到前面,拉着刺史的袖子直哭。
     刺史扶起老太太,他安抚着:
     34;老妈妈放心,诏书里说了,不论什么罪名,统统赦免。34;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新丰。牢门打开的那一刻,囚犯们不敢置信地看着外面的天光。
     有人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有人对着长安的方向磕头不止。一个年轻的农夫抹着眼泪说:
     “早知道朝廷没忘了咱们,当初就不该跟着瞎起哄。”
     与此同时,太府寺的官员带着农具和粮食也到了。
     农具按户分发,粮食则存在官仓,按人头按月发放。
     雍州刺史特意召集了乡里的耆老,叮嘱道:
     “陛下体恤百姓,你们也要安分守己,好好耕种。往后有难处,尽管报给官府,莫要再闹事。”
     回到长安之后,雍州刺史马不停蹄地赶往李治处复命。
     踏入殿中,他恭敬地行了大礼,而后缓缓说起新丰百姓如今感恩戴德的种种情形。
     只见百姓们敲锣打鼓,眼中满是对朝廷的感激与敬意,逢人便诉说着朝廷的善举。
     李治端坐在龙椅之上,听着雍州刺史的讲述,微微颔首,目光平和而沉稳,缓缓开口道:
     “百姓闹事,大多是被生活逼到了无奈之境。
     他们本都是安分守己之人,若不是走投无路,谁又愿意冒着风险去做那等事?
     只要朝廷肯多体谅他们的难处,多为他们的生计考虑,他们又怎会不知好歹,做出忘恩负义之事呢?”
     这件事很快在朝堂上引起了一番议论。大臣们聚在一起,各抒己见。
     有的大臣满脸钦佩,称赞皇帝心怀仁德,以百姓为本,如此体谅百姓,必能赢得民心,使国家长治久安:
     然而,也有一些大臣面露忧虑之色,他们担心皇帝此举会让一些心怀不轨之人钻了空子,认为这会纵容那些刁民,以后会变本加厉地提出各种要求。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时,长孙无忌缓缓站了出来,他神情庄重,目光坚定地说道:
     “陛下此举,实在是高瞻远瞩。
     既彰显了陛下的仁德之心,让天下百姓都感受到朝廷的关怀与温暖,又能安抚民心,使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更加稳定,实乃两全之策啊。
     《永徽律》虽严谨,能约束百姓的行为,但治理国家不能仅仅依靠律法的威严,还需恩威并施。
     只有这样,才能让律法真正发挥作用,让百姓心悦诚服。”
    喜欢。
  

第411章 赦囚解民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