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90章 蔡邕故去[2/2页]

四国争霸 牟山刀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吴权的手指微微颤抖,心中震撼不已。蔡邕的这些建议,竟与后世近现代的教育体系极为相似!他早知蔡邕博学,却没想到这位老人竟有如此远见。
     34;蔡公……34;他低声喃喃,眼中闪过一丝痛惜,34;你若能再活十年,我东北文教,何愁不兴?34;
     三日后,吴权下令举州城之力厚葬蔡邕,并亲自扶灵,率领文武百官送葬。整个北平城百姓自发沿街跪送,哭声震天。蔡邕生前广收门徒,推行教化,使得东北学风大盛,百姓无不感念其恩德。
     葬礼结束后,吴权站在蔡邕的墓前,久久不语。良久,他才缓缓开口:34;传我令,蔡公之像,立于功勋祠首位,其名刻于碑林之首,永世受后人瞻仰。34;
     身旁的贾诩低声道:34;主公,官制改革之事……34;
     吴权抬手止住他的话:34;暂缓。蔡公新丧,此时不宜大动官制,待丧期过后再议。34;
     贾诩点头称是,不再多言。
     吴权转身望向远方,心中思绪万千。蔡邕的遗愿,他必定会完成。教育兴,则国兴。待东北人才辈出之时,便是他真正崛起之日。
     34;蔡公,你放心。34;他在心中默念,34;你的遗志,我必使之成真。34;
     蔡邕的离世,让吴权深刻意识到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不久后,他下令在东北全境推行34;三阶教育制34;——幼童入蒙学,少年进郡学,青年考太学,并将农、工、商等实用学科与经学平起,提高教育实践学科的地位,使教育不再局限于理论而注重于实践的培养。
     数年后,东北人才济济,国力大增,吴权的政权也因此更加稳固。而这一切,都源于蔡邕临终前的远见卓识。
     可惜,这位老人终究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的理想成为现实。
    喜欢。
  

第290章 蔡邕故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