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公主,变了。
彻底地,变了。
不再是那个,终日在深宫之中,郁郁寡欢的“问题少女”。
而是成了,格物院“女子师范堂”,最勤奋,也最令人瞩目的……明星学员。
她将所有的骄傲与精力,都投入到了那,充满了无穷魅力的“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的海洋之中。
她展现出了一种,近乎“妖孽”般的学习天赋。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她不仅将那本教材,给啃得滚瓜烂熟。
更是能举一反三,开始对太子大哥,所建立的,“皇家农商银行”的账目,提出一些,极其刁钻,却又一针见血的……优化建议。
其,展现出的,对“数字”和“资本”的敏锐嗅觉,让即便是亲自教导她的武顺,都感到暗暗心惊。
而李承乾,在看到妹妹,已经初步“学成出山”之后。
他便毫不犹豫地,给了她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任务。
——审计,“天下粮行”!
“天下粮行”,这个,由王玄策,一手操盘的“商业巨兽”,在经历了“南粮北运”和“平抑蝗灾”之后,其业务,已经遍布大唐的数十个州府,其每日的资金流水,更是高达数万贯。
其账目之复杂,其利益之纠葛,早已超出了,寻常户部官吏的想象。
而李承乾,交给高阳的任务,就是带领一支,由她和女子师范堂的优秀学员们,组成的“皇家审计小组”,去将“天下粮行”,这半年来的所有账目,都梳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既是,对高阳能力的“考验”。
更是,李承乾,在向全天下,宣告——我东宫的女子,同样能堪当大用!
……
这个消息一出,再次在长安城,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让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公主,去审计富可敌国的商业帝国?
这,在所有人看来,都像是一场……儿戏。
大多数人,都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等着看这位“娇贵”的公主殿下,是如何被那些,老奸巨猾的商人们,给耍得团团转的。
然而,三天后。
当,高阳公主,将第一份关于“天下粮行河北道分行”的“审计报告”,呈送到李承乾面前时。
所有,轻视她的人,都闭上了嘴。
报告中,高阳用一种,极其清晰,极其专业的角度(皆是李承乾所教),将河北道分行,那数万笔,错综复杂的账目,梳理得,一清二楚!
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三个,极其隐蔽的……财务漏洞!
“其一,‘运输损耗科目,虚报三成,疑似,有地方管事,监守自盗。”
“其二,‘采购成本科目,有多笔,与市场价,严重不符之大额支出,疑似,与当地供应商,存在,利益输送。”
“其三,‘库存与‘现金流,严重倒挂,存在,巨大风险。若不及时调整,一旦遭遇市场波动,极有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之危机!”
其分析之精准,其措辞之专业,让即便是,远在河北的王玄策,在看到这份报告的抄本时,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立刻飞鸽传书,向太子“请罪”,并表示,将立刻按照“公主殿下”的审计意见,进行整改!
一战成名!
高阳公主,用她那无可辩驳的“专业能力”,彻底征服了所有,曾经轻视她的人!
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在深宫中,撒娇置气的“金丝雀”。
而是真正成为了太子殿下手中,那最锋利,也最值得信赖的……“账房总管”!
她也第一次,从这种掌控“数字”与“财富”的权力之中,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与快乐。
这种快乐,远比任何华美的衣服和珠宝,都更让她感到满足。
而就在高阳公主,在格物院,大放异彩,逐渐蜕变为一个“新时代”的独立女性之时。
一个她最不想见到,也最厌恶的“客人”,却不请自来了。
——晋王,李治。
这一日,李治,以“探望皇妹”的名义,带着大量的礼物,亲自来到了格物院。
他的脸上,依旧挂着那温润如玉的,人畜无害的笑容。
“皇妹,”李治,看着那个穿着一身干练女官服,英姿飒爽,与之前在宫宴上,判若两人,甚至连看都,不愿看自己一眼的高阳,笑着说道,“……听闻,你近日,在格物院,学有所成,为大哥,分担了不少辛劳。为兄特来向你道贺。”
“不敢当。”
高阳只是,冷冷地回了一句,便要转身离去。
她,对这个在江南,掀起血雨腥风,又在长安,与大哥,明争暗斗的九弟,没有半分好感。
“皇妹,且慢。”
李治,却叫住了她。
他从怀中,取出了一个,极其精美的,用紫檀木,雕刻而成的首饰盒,递了过去。
&nb
第135章 来自晋王府的“善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