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二章 潘璋临南皮[2/2页]

三国应谋天下 愚木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再矫情,单膝点地,双手高举,托过陶应放在他手中的盔甲,目光坚毅。
     “赵云发誓,绝不辱没陶将军这身盔甲!”
     陶应搀起赵云,又拍拍他的肩膀,望向赵云的目光里,满含鼓励与赞许。
     至于招揽赵云,陶应已没有当初缺人那么迫切了,还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为好。
     没多啰嗦,陶应立即发布命令,打扫战场,撤离漳水北岸。
     “国让,立即将所有玄甲军士兵尸体、伤员抬到南岸;再将所有的无主战马赶过渡桥,尤其是我军的,一匹不落!”
     “文恒,带人立即检查倒地马匹的马蹄,属于我们玄甲军的,立即斩断,若来不及带走,全部扔进济水之中,不可有任何疏漏!”
     “子龙,若无他事,请前行五里,监视乌桓人动向,发现乌桓人异动,立即来报!”
     随着陶应一声令下,玄甲军立即动了起来,就连陶应也没闲着,跳下战马,一路检查倒地的战马。
     好在,玄甲军的战马皆配有双马镫,很好辨认,倒地的战马也不多,很快便清理完毕。
     扣扣
     大约忙活了一个多时辰,所有的玄甲军伤兵、尸体皆运过了漳水,四散的无主战马也被一一驱赶过了渡桥,赵云也急匆匆疾驰而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乌桓人出动了,密密麻麻,人数不下数万!”
     陶应没有迟疑,立即下令尚待在北岸的玄甲军士兵过河。
     “立即过桥,文恒,准备烧桥!”
     当所有人都踏上了漳水渡桥,陶应最后才在赵云、田豫的护卫下,一起过了桥。
     等乌桓峭王苏仆延率领乌桓大军赶到漳水边时,横亘在漳水上的唯一渡桥,已冒起滚滚浓烟,两军隔漳水相望。
     ————
     渤海郡。南皮城。
     一路风尘仆仆的潘璋,赶在太阳刚刚落山时,率领三千步卒,八百骑兵,在距南皮城十里的地方,扎下大营。
     按照潘璋原本的行程,大军没这么快到底南皮。
     塔读小说a.pp更多amp;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而今,却比原计划,足足提前了两个多时辰。
     原来,潘璋与孙观自与陶应在绎幕分兵后,一路进入平原郡北部,从鬲国向东扫荡。
     等二人进入般县时,一路除了遇到零星流民、流匪外,并未遇到成规模的黄巾乱匪或乌桓叛军。
     潘璋与孙观二人一合计,预计平原郡不会再有成群结队的流寇,干脆在般县提前分兵,潘璋就此北上,由孙观一人带着两千步卒和二百骑兵前往乐陵。
     行程的这一改变,让潘璋少走了二十多里地。
     潘璋安排好扎营诸事后,对身边“捡来”的原渤海郡郡丞车胄提议。
     “趁天还没黑,走,我们去南皮城下看看。”
     车胄自然没有异议。
     况且,车胄还指望着“从天而降”的潘璋这路大汉的泰山军,替他早日收复南皮城呢。
     自张纯与苏仆延叛军攻破渤海郡后,车胄这个领六百石、铜印黑绶的太守副手就“失业”了。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渤海郡太守被张纯所杀,车胄只身逃出城外,一直像孤魂野鬼一般,游荡在南皮县,等待朝廷大军来剿灭张纯叛贼。
     不过,朝廷的大军没有等到,却先等来了泰山郡陶应的泰山军。
     当然,在车胄心中,不管是洛阳派出的大军,还是泰山郡的地方军,都是汉军。
     “一家人,只要收复南皮就好!”
     车胄本是长于文事,胸有韬略,可生得面如紫矿(音拱),手如钢钩,提一柄古锭刀,骑在马上,也不失名将风姿。
     潘璋带了十几骑,与车胄前行五六里,在离南皮城不到两里的地方,勒马停下,远望城池。m
     苍茫的暮色下,南皮城城墙高耸,城门紧闭。
     城外空无一人,护城河上的吊桥早被高高吊起。
     城头上影影绰绰,排列着几十个士卒,执着各色的兵器,也在临城远眺。
     潘璋观望了一阵,不时讥笑摇头,目露不屑之色。
    喜欢。
  

第一百一十二章 潘璋临南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