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一章 绎幕论刘备[2/2页]

三国应谋天下 愚木愚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陶应也是理解的。
     毕竟,大汉境内尽管叛乱不息,可目前来说,仍旧是大一统的局面,尚未到天下大乱、诸侯纷争之时。
     刘备虽已有了些雄心壮志,但这些雄心壮志,只是为出人头地、渴求功名罢了,还远没有日后“光复汉室”的那份“野心”。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刘备还没有“自成一家”的野望,那么,说其为出人头地也对。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啊!”
     陶应摇摇头,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
     华歆眼前一亮,陶应金句频出,简直经典又精辟。
     “重光果然才华横溢,颇有圣人之风!”
     塔读小lt;说app*lt;更多~优质免*@费小lt;@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看刘备的眼光亦精准无差,这刘备常以皇族自居,脸皮颇厚;又能屈能伸,颇有些高祖之风,若不是出身太低,也可成为一方俊杰。”
     陶应笑了笑。
     “若不是出身太低,他也不会有这些品质,有这种高祖之风。出身低,对于他来说,恐怕也不是一道打不开的枷锁。此人或许有一天,会一飞冲天也未可知。”
     “哦?”
     华歆与众将有些讶然的看了陶应一眼。
     “重光,你与刘备并不熟识,竟然对其评价如此之高?”
     “呵呵,没什么,只是种预感罢了。”
     陶应不愿再谈论刘备,刘备当下还不是自己的首要对手,当下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却是逃走的公孙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陶应敢肯定,公孙瓒定然已逃往了老家幽州,以其记过忘善、睚眦必报的性格,待他缓过劲,第一个找上门的必然是他。
     “华先生,公孙瓒如何?”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华歆想了想,轻轻摇了摇头。
     “歆与公孙瓒不熟,故对其了解不多,但就其谋杀孟益一事来看,有勇无谋,不足以成大事。”
     陶应笑了笑,华歆说的不错,公孙瓒难成大事,不过此人作为一猛将的英武,恐怕会超乎任何人的想象!
     “公孙瓒虽然有勇无谋,不过他的勇是真的勇,并非匹夫之勇,从其早年与乌桓、鲜卑等异族人厮杀便可窥其貌。”
     三国历史上,诸侯除了董卓,就数公孙瓒这货骑兵最多。
     而且,因幽州常年面对着外族的威胁,公孙瓒麾下的士卒可都是从血海里杀出来的,所以,其军队的战力也排在诸侯之前。
     陶应放下手中的茶盏,慢慢地站了起来。
     “时候不早了,大家各自回去休息,明天按计划,继续分头进军,一路清剿张纯、乌桓人叛军。”
     散帐后,陶应朝军营行去,他想看看大军休整的情况。
     如今驻扎在绎幕的军队,除了二千骑兵外,还有步卒一万一千人。
     首发:塔读小说
     其中糜芳从南城带来的七千玄甲军,有六千过了黄河,还有济水边收拢的三千汉军,从济南带出的二千玄甲军。
     因是三方军队聚集,融合很关键,最担心的是地域偏见。
     一番查看下来,陶应很满意。
     无论是玄甲军,还是刚刚收拢的汉军,皆和睦相处,伙食一视同仁,这让陶应对马忠又高看一眼。
     无论是在那个时代,军队的哗变,皆因分配不公引发,所以,常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之忧。
     “主公,属下有泰山郡、平原县的消息禀报。”
     孙观见陶应视察完了军营,便见缝插针地跟了上来。
    喜欢。
  

第九十一章 绎幕论刘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