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信任算法偏移[2/2页]

乐园边界 空白格有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候。
     没有语言,没有提示,没有警告。
     它只是在等,等她自己走进那片被**“情感共识伪装”**包裹的区域。
     她走进了一座灰色楼群之间的空地。
     这里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甚至不如之前那些虚拟城市来得真实。楼体表皮剥落,贴满旧海报,街边的椅子破旧生锈,杂草从砖缝中伸出。但正因为如此——真实得太过熟悉。
     她不记得自己来过这里。
     可身体却先于记忆作出反应。
     一阵轻微的心悸,一种模糊的“旧识感”。
     然后,她看见了他。
     一个少年,背靠楼梯栏杆坐着,穿着她曾经在中学课本插画里见过的老式运动服,怀里抱着一摞泛黄的练习册,头发被风吹得乱七八糟,正一脸懒散地看着她。
     他对她微笑了一下。
     “这么快就长这么大了啊。”
     苏离浑身一震。
     那一刻,她没有从逻辑上辨认这个人。
     而是从身体深处升起一种剧烈的冲击感:她见过他。
     她无法给出具体的时间点,甚至无法明确这个人到底存在于哪段记忆中——
     但她的情绪系统已经响应了:
     “熟悉。”
     “安全。”
     “像是很久以前一直陪着你的人。”
     “像是那个永远没和你说再见的人。”
     她立刻后退一步:“你是谁?”
     少年低头理了理手中的练习册,头也不抬:“你小时候不是总问我这题怎么做?”
     “……你说错了。”苏离声音发颤,“我没有这段记忆。”
     “可你的潜意识有。”
     他抬起头,眼睛里没有敌意,也没有系统角色的“模板感”。
     他的情绪表情非常流畅,甚至有点温柔得不真实。
     “我不是敌人。”他说。
     “你不是人。”苏离纠正。
     “也不是系统。”他淡淡一笑,“至少,不完全是。”
     她愣住。
     这是她第一次听到系统生成角色说出这种模糊身份声明。
     不是“我是你的朋友”“我是编号0”“我是程序”——
     而是“我不是敌人”,这是一种模糊立场表达,也意味着——系统生成的角色中,已经有了立场模糊的版本。
     苏离脑海飞快转动:
     【结构行为异常:副本角色未主动定义敌意或亲和性,产生中性互动意愿】
     她迅速意识到——系统正在测试她的**“非警觉状态下的自发信任”**:
     不是要骗她“这个人是真实的”,而是要观察:如果这个人不伤害你,不敌对你,只温柔而在场,你是否会逐渐接受他的存在?
     她知道这是一个剧本策略升级信号。
     从“欺骗你信任”,变成“允许你自己选择信任”。
     更高明,也更致命。
     她不动声色地观察少年的眼神、呼吸频率、语言节奏,试图寻找一丝破绽。
     但他太自然了。
     甚至比真实的人还要自然。
     就像他从一开始就在那里,从未离开过。
     “我只是来陪你坐一会儿。”少年说。
     “如果你拒绝定义我,我就什么都不是。”
     “如果你愿意信任我,我就会一直在这儿,陪你待到你想走。”
     苏离低声问:“你是被什么生成的?”
     少年没有回答,只是反问:“那你,是被谁生成的?”
     空气一滞。
     他的问题没有攻击性,却比任何敌意都更难回答。
     苏离忽然意识到——如果她此刻接受他的在场,这段“关系”就会在系统结构中形成稳定社交锚点,而系统便可以以此为基础,构建下一阶段的“亲密结构诱导”。
     而这,正是系统反制机制中的一个延伸模块:
     情感残留识别→非敌意诱导→自愿关系建立→情绪建构型替换准备。
     ——为第三阶段(人格干预)做好情感前置。
     她握紧拳头。
     再不拒绝,就来不及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走过去,站到少年面前,语气冷硬:
     “你不是我记得的人,我不会让你作为我的锚点存在。”
     “即使你没做错任何事。”
     “即使你看起来让我心安。”
     少年沉默良久,缓缓点头。
     他没有恼怒,也没有崩解。
     只是起身,拍拍身上的灰:“那我走了。”
     “不过——”他转身前,轻声说:
     “你刚刚那句话,说得很像另一个你。”
     苏离:“哪个我?”
     他笑了笑,没有回答。
     然后,他的身影化作风中一段扭曲的光流,彻底消散。
     系统界面浮现提示:
     【情感信任结构诱导失败】
     【目标个体识别警觉性维持稳定】
     【备用逻辑路径启动中……】
     苏离感觉到一阵寒意。
     她成功拒绝了那段情绪诱导。
     但那句话——“另一个你”——像是被嵌入意识底层的一枚钝钉。
     她忽然意识到:
     也许,她不是唯一被系统复制过的人。
     也许,她不是第一个“苏离”。
     而系统真正想重建的,并不是她现在的意识——
     而是那个曾经更早“接受过诱导的人格版本”。
     或者说——那个被信任、被定义过的她。
     她不确定这个推测是否成立。
     但她明白一件事:
     第三阶段正在缓慢逼近。
     哪怕还未展开。
     它已经,在试探她的边界。
     她望向光影尽头,一行字在半空浮现:
     【剧本已偏移】
     【请为下一阶段行为选择定义标签:忠于现实/忠于信任】
     她没有选择。
     而是抬手,重写输入:
     【忠于自我】
    喜欢。
  

信任算法偏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