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6章 出走的意愿[2/2页]

火红年代大江淮 琅琊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决无可能,童乡长,这样的环境我是不会冒险的,那么大的一个窑厂建好以后,搬都搬不走,到时候便是条沿村群众砧板上的鱼肉。”
     “唉,虽然是少数,但确实可恨。”
     “童乡长,这个事对不住了。”
     “又不怪你,是我们乡村两级工作没做好。”
     “童乡长,你也不要自责,我是亲眼看到你们是怎么做思想工作的,和风细雨,但去了润物有声,只不过是条沿村群众目前还没有思想进步,你们尽力了,以后慢慢来吧,我相信不用多长时间,当他们看到邻村严码村一排排漂亮的大瓦房的时候,会心动的,会转变的。”
     不知不觉中,童富贵的眼睛竟然湿润了,“国强,谢谢你的理解。”
     他拿出手帕擦了擦眼睛,“要不这二窑还建到严码村去吧。”
     “童乡长,这个事情既然停了下来,我们就要重新审视,肯定要开个集团会议再研究一下。”
     最后童富贵是悻悻离去的,李国强看他的身影,竟然有些落寞。
     不可否认,童爱国以前做村支书的时候是个官油子,甚至还有些不纯的动机,包括当初他对自己老婆英子都有非分想法。但自从他到了乡里以后,发生了蜕变,现在真正是一个为群众着想的好干部。
     自己对他的不满,早已烟消云散。
     看着他的背影,李国强默默祝福童富贵,希望他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敞。
     此时的童富贵突然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这次条沿村二窑一事,很可能打开李国强离开青莲乡的大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真被他猜中了,二窑在条沿村受阻,他很郁闷,可是一个念头却闪进了他的脑海,我为什么非要在青莲乡这一根绳子上吊死呢?
     李国强有一个好的习惯,就是善于把坏事转化为好事。在他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没必要撞山墙。
     他找来钱玄,说了一下二窑的事。
     钱玄一听,马上有点小情绪,“其实我已经猜到了这个结果,我也不是歧视条沿村的人,可那儿的群众,真是不值一提,好吃懒做,好斗成性,一点儿不满意便跳起来,说句不好听的话,他们活该穷。”
     “这个事现在已经结束,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董事长,要我说,二窑在条沿村黄了不是坏事。”
     “此话怎讲?”
     “我有一个想法,异地建窑。”
     “到哪儿?”
     “城郊。”
     “城郊?”
     “董事长,你不是一直想往城里发展吗?不是想往外面发展吗?我们的眼光不能总是落在青莲乡这个小地方。”
     “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说说在城郊建窑厂的好处。”
     “我的看法,如今经济蓬勃发展,城乡都有了很大变化。不过,纵观古今中外,都是城的发展快于乡,因为城市人口集中,还有政策优势,这是农村不可比拟的。”
     “你的意思,城市的发展会更有生气?”
     “十倍于农村。”
     “这个钱信,我也有这个预测。”
     “如果把窑厂建在城郊,可以迅速占领城里的红砖需要,关键是运输成本降了很多,竞争上更有优势。”
     “有道理,就按你说的办。”
    喜欢。
  

第116章 出走的意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