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九章 买房了[1/2页]

在古代靠签到美食致富 范京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姑,你别生气,我觉得这边不值当。”徐寻小心地安慰姑姑。
     “我没生气,其实反倒松了口气。”徐氏抚着胸口,虽然惋惜,但是买卖没成,她真是有点轻松。
     不然就算搭上手里的十来个方子,还有饶对方一千两银子,她得心疼死。
     一千两,除了廖家和柏家给何呦呦的礼物之外,母女俩的身家全卖了都凑不出来。
     “今儿倒是给我立下一个目标,还是得攒钱。”徐氏咬牙发狠。
     这宅子其实真挺好的,但不适合现在的她们。
     徐氏干脆带着侄子找城里的中人去了,为了避免自己后悔,还是尽快地买个小房子租出去更好。
     姑侄两个先去了高大壮的铺子,一起在铺子里的木条桌上吃了个便饭,然后去找了高大壮说得比较靠谱的祝中人。
     中人就是中间介绍人,一般都是身兼数职,城里的招工招徒、帮佣帮闲、商铺租赁转让,房屋买卖,甚至还有帮着寻人寻物打探消息的,算是城里的百事通。
     祝中人就是在北城这片活动的,固定办公地点就在聚福楼隔壁的茶馆。
     徐氏不认得,但到了那边一问就知道。
     “娘子是想买多大的房子?可有银钱预算?”祝中人一听这位美妇人是来买房的,便随着他们往外走,一边走一边探底。
     徐氏便如实地说了,她想能买民房买民房,能买民居就买民居,主要目的是出租,具体预算她倒是没言语。
     祝中人大概明白了,这是位手里有点闲钱,想要买房挣租金的。
     “年前说要组建海军,咱们这边靠着海,虽然不知选没选中,但房价一下就涨了,现在三间厢房带厨的,都要一百两左右,正房三间少不了一百五十两。”
     祝中人想到几年的房价深深地叹了口气,小城居,大不易。
     徐氏有心理准备,这涞水县本来就不大,又有商业街又有衙门孔庙城隍庙这些,能住的地方就越发的拥挤了。
     “若娘子手头紧,其实可考虑城外,我听说城外十五里准备建宅基地,供给进城务工的平民租售。”
     祝中人消息还挺灵通的,当然也不妨是官方故意让他们散播消息,好做民众分流。
     “我一个妇人家,出城不易,还是想着能在城里最好。”徐氏拒绝了,那城外再好,能有城里方便吗?
     如果朝廷让百姓迁徙,那只能证明城里的房子有大用,而有用的东西,自然就贵。
     “也罢,我手头倒还真有。”祝中人点点头,人之常情。
     他给徐氏说了三个房屋信息,恰巧,就有之前跟宋三明定过亲的李春杏家。
     “这李家被女儿带累,在那一片名声坏了,李老实的儿子一家也受带累,便想着换个地方,他们家占得是正房三间,后又自己加盖了两间,勉强算五间。”
     “院里东西两厢,东厢户姓崔,男人在码头扛大包,女人在码头上卖点吃食,家里有两个儿子,都是总角之年。”
     “西厢户是一对老夫妻,两个儿子,一个从了军,另一个跟海船,半年能回来一次。”

第五十九章 买房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