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六章 经典题[2/2页]

在古代靠签到美食致富 范京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确实有几分过人之处,可再多的也没了。
     柏琰觉得,贫寒人家,便是天赋异禀,能接受到的教学也有限,而练字,只要下苦功就行了,所以即便他自觉字迹不如人,却也没多生出几分敬佩来。
     折节下交,不过是想让妹妹有个玩伴,再给善老先生一些面子罢了。
     可若是对方能看懂算经,在柏琰这又不一样了。
     除了家里人,谁也不知道,这位县令大人家的公子,与算筹一道是十窍通九,总有一窍不开。
     何呦呦被柏琰问得一愣,她纠结自己该答会还是不会。
     说会的话,是不是有点逆天?说不会,怕瞒不住啊。
     毕竟数学这玩意儿在学龄时期就通过九九乘法口诀表灌输到每一个中华儿童的血液中了。
     “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一人吃三个,小僧三人吃一个,大小僧各几人?”没等何呦呦纠结出结果,柏琰已经犀利发问了。
     (*该题来自明代程大位《算法统宗》)
     “大僧25,小僧75!”同鸡兔笼统一样的经典题一出,被荼毒多年的何呦呦嘴比大脑还快地给出标准答案。
     “……”看来是懂的,柏琰大受打击,不禁问出:“你怎么算的?”
     “啊?”何呦呦晃了晃脑袋,把一时的懵逼甩开,看了看一脸沮丧的柏琰,想了想还是决定不瞒着了。
     “这题其实就是个急智题……”何呦呦把分组法给柏琰解释了一通。
     她其实有点不太信柏琰不懂,但既然说了,那就干脆说得明白点,免得误人子弟,别的不说,旁边还有个听得一脸认真的柏瑷呢。
     说着说着,何呦呦就发觉柏琰的问题了,他其实很聪明,如果只问他,数字的加减乘除,他能答得又快又好,但一涉及应用题,柏琰就懵逼。
     这种情况何呦呦曾经遇见过,其实就是打心里厌恶这些五花八门天花乱坠的题目而已。
     比如那道经典的进水出水题,被多少人吐槽过。
     “这些题目的内容就是为了混淆视听,如果更换为另一个版本,诸如家中请客,席上预备主食100馒头,客人100人……”
     何呦呦找贴近生活的题目换了一下,别说柏琰,就是柏瑷也迅速给了答案。
     何呦呦觉得,柏琰应该是个实干派,缺乏想象力,甚至厌恶超越务实生活的想象,喜欢直观问题根源并快速解决。
     坏处肯定有,但好处也很多,如果遇上识人的伯乐,也算是一柄利器。
     不过这跟何呦呦没关系,她就是小小地展露了一下“学霸光环”而已。
     口干舌燥地说了一盏茶时间,在婆子送上茶饮的时候,何呦呦忽然想起从早到现在她忘了的一件事。
     看了一眼正在小声讨论着数学题的柏家兄妹,何呦呦点开签到系统,开始今日签到。
     【签到成功:获得鲜活梭子蟹*5,蟹醋500g,签到积分+1】
     哇偶,许愿成功。
    喜欢。
  

第十六章 经典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