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1章 天道命运又如何?[1/2页]

我相亲超有经验的 有监控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陈遥还望着果儿直发愣,身后突然传来道衍的声音——
     直到此时,陈遥才想起,自己之前正是因为被叛军追杀才会跌落马背陷入晕厥,此时当不该是于树下醒来,身侧更不可能燃起篝火,若非如此,只能是有人于战场之上将自己救下。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要救自己,为什么不是救果儿呢?
     念及此处,陈遥眼眶再度泛红,他摇摇晃晃起身,转头回望,果见道衍大师与小李道长皆在此间,此时两位仙家高人正围着篝火,各自打坐。
     陈遥拱了拱手,却没能说出些什么,只失魂落魄一般,也摇摇晃晃走到篝火旁,学着二人的模样,盘腿围坐火堆前,愣愣出神。
     好半晌,道衍才缓缓睁开双眼,目中神情无喜无悲,他开口问道。
     “施主,今后将做何打算?”
     陈遥闻言转头,呆呆望着面前这身怀神通的得道高僧,他能口绽金莲佛光透体,他能瞰破奸邪移形换位,他……
     是啊,便是如此,又能如何?
     就算别人能通天彻地所向无形,这些又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又和他们这些凡夫俗子有什么关系呢?
     他能做什么?
     今后又如何打算?
     细细想来,只能是……
     “若二位不嫌弃,晚辈还有个不情之请。”
     沉默半晌,陈遥突然开口说道,见两位高人同时望向自己,陈遥苦笑一声,喃喃说道。
     “自濮州以来,晚辈承蒙二位高人几番搭救,报答之心自不敢忘,如今还望二位高人成全,能将晚辈收入门下,晚辈愿受道衍大师衣钵,也愿拜入真人门下。若二位还有此意,那今夜还请收了晚辈这不肖之徒。”
     何为不肖?
     当是陈遥现下这般,又想习得佛门神通,亦不愿放弃道家法术,分投两门还全无顾忌,可谓贪心不足蛇吞象,实属欺师灭祖之举也。
     但贪心不足又如何?
     欺师灭祖又怎样?
     这是西游的世界,九天之上有神佛,九幽之下存冥司,只要自己也能褪去肉体凡胎,只要自己也有通天之能,那无论是手刃王仙芝,还是将果儿从阴曹地府拉回来,都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小事!
     道衍与李岚清闻言对视一眼,两人眼中神色复杂,有些许讶异,同时也怀着些许赞许,但更多的,却是悲悯与叹息。
     “阿弥陀佛。施主何出此言?”道衍问。
     “无量天尊,善人何故要集两家之长?”李岚清亦问。
     “晚辈对这国无感,对这天下也无太多想法,非要说起来,无非是想独善其身罢了,如今濮州城破,官军溃散,晚辈相依为命的家人也于战火中离散,果儿……果儿她……更是落得当下这般情景,若我不能为其做点什么,怎对得起她那一声哥哥?”
     提及果儿之事,陈遥眼圈一红,上一世没能守护好自己的果儿,没想这一世亦是如此,这让他无比痛恨自己,上一世是,这一世也是,所以即便背负滔天骂名,他也要习得人间最强之法。
     权位更替朝代变迁如何?
     天下大义苍生浮沉又如何?
     对陈遥而言,这些都与他再无瓜葛。
     道衍闻言闭上了双眼,合十诵经;李岚清亦是负手而立不发一言,当下再次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陈遥也未再多言,遁入空门也好,拜入道门也罢,高人收徒除了机缘也讲求心境一说,大概……自己刚才那番话没能入二位高人之眼吧。
     超凡脱俗乃为修行之本,哪有人为了一己私欲或是儿女情长而修行?
     如此何来解脱涅盘一说,又何谈追寻大道飞升成仙?
     这么想是没错,但陈遥并不想解脱涅盘,也不想得道飞升。
     “你本就是佛门中人,说与不说当也与贫道无关。”
     过了许久,这李岚清才再次开口说道:“但若想拜入道门……陈遥,贫道且问你,何为爱国,又如何看待吕圣公此人?”
     关于爱国这个话题陈遥曾对梁大哥说起过,他不知为何当下小李道长对此事感兴趣,又为何会提起吕公的话题……
     不过转念一想,陈遥又觉得,大概是小李道长在考验自己。
     可他为何会说自己本就是佛门中人呢?
     古人做事皆讲礼数,陈遥闻言便也没想太多,真人问,他便答,答完他自己再问便就是了。
     想了想,陈遥便将之前与梁大哥所言简单概括了一下,将守军与叛军都从这个范畴里剔了出去。
     到底都是利益驱使,立场变换,整片濮州地界,兵戈者众,爱国者……却是寥寥无几。
     “那依你所言,叛军无错,朝廷无错,便是指这两方皆错,叛军也好朝廷也罢,无一不是出自私心而非真是爱国,然否?”
     “然。”
     “何解?”
     “真人可知安史之乱。”
     “岂会不知?”
     “安史乱时,张巡奉命据守淮阳城,最终粮尽无援,真人可知这张巡是如何做的?”
     李岚清道法高绝修为精深,但毕竟出生之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他也未同陈遥这般系统地学习过历史,知道安史之乱,但对其间所发生之事、特别是具体到某一个人身上之事不甚了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下听陈遥提起张巡这个名字,李岚清便蹙起了眉头,好在身边的道衍与之相反,闻言轻轻叹了口气,接上了话茬。
     “张巡乃玄宗开元末年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起兵守卫雍丘,抵抗叛军。此人文韬武略,骁勇善战,至德二载,此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与叛匪交战四百余次,最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后获赠扬州大都督、邓国公。”
     “如此,当是忠义之士。”
     听道衍说完,李岚清微微颔首,这张巡固守城池,保家卫国,死战不退,可谓忠肝义胆,铁骨铮铮。
     “那在真人看来,此人便是爱国,然否?”
     陈遥没有点头附和,只愣愣瞅着眼前篝火,淡淡反问。
     “不然?”
     李岚清见他神情有异,又见一旁道衍双手合十开始低声诵经,顿觉此事绝非表面这般简单,随即蹙眉也反问道。
     “真人忘了,晚辈问的,是这张巡在粮尽无援之时……是如何做到死守淮阳的。”
     “……莫非是……”
     李岚清目光微凝,顿时明白了其中深意。
     “正是。”
     陈遥点头,语气毫无波澜。
     “张巡带头将自己的爱妾与奴仆一一屠戮,用作粮草,与将士分而食之。”
     陈遥知事理、明黑白,道衍与李岚清也非凡人,听陈遥这么一说,李岚清当即不再言语。这张巡虽是保家卫国,但毕竟食人在先,已是违背了天道,哪怕唐王朝大肆追赠,但仍改变不了这一事实。
     “损数百之众以全天下,臣犹曰功过相掩,况非其素志乎……所以大家都原谅了张巡迫不得已而吃人的罪过,并且还认为这是笔非常合算的买卖。后世更有人以此为例,用来证明在某些‘以大局为重之时,应允许吃人,更称其为‘冷静而冷酷的理智,何其可笑也。”
     张巡的立场与做法陈遥自是能理解,然而,在他张嘴吃人的那一刻起,所谓的文明、所谓的天下便已然覆灭,若不问当死不当死,定要宛转委曲求全,以此不顾伦常天理,又与禽兽何异?
    &nbs

第271章 天道命运又如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