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若是像林复这样自己还有些上进心的就罢了,但实际很多官宦世家的子弟,都像谢信那样,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全靠着家中的关系,但以后说不定还是比那些寒窗苦读的士子们,活得轻松自在得多。
     朱槿无奈道:“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奴才大胆说一句,这种事情只能减少,但却是不能杜绝的。”
     不管是上面还是下头的人怎样奋斗,算起来总归不是为了自己,就是为了子孙后代,让人不给自己的后辈提供方便,这是违反常理,灭绝本性的,若是真有这样有手腕还能大公无私的人,几朝几代出了一个,都是要被裱起来赞扬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楚墨若有所思:“先前总是听你一口一个‘槿娘地自称,却始终没听你说过一句‘奴婢‘,如今换了个身份,这‘奴才两个字倒还是叫得顺口。”
     朱槿干干地笑。
     她自己都没怎么发觉,本质上这个金公公还是金侍从都不可能是她,所以她能把“奴才”两个字说出口,但若是她原来的身份,女官就是奴婢,她却无法拿来自称,因为她打心底里还是不愿意给人作奴婢的。
     日头升了上来,初试的点名环节却还没有结束,这肯定是要分科考试的,点名结束以后就是散卷考试了。
     朱槿又瞧见了高公公。
     这个皇帝身边的老人,显然在宫里拥有非同一般的地位,他站在高处,提一口气,声音洪亮,穿越这数千人,清清楚楚地落到每个人的耳边:“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前朝有科举之例,本朝沿袭而扩展之,太祖立科举之制,明宗设明经进士科,而德宗承之,以为社稷之法……”
     这是把科举在本朝的发展念了一遍,底下的士子在如此时刻,虽然不知道莫名其妙地怎么多出了这个环节,但还是屏息听着,只有为数不多听到一些消息的,脸上的表情格外凝重。
     高公公的声音还在继续:“陛下承天景命,祖宗之法固当效之,然,官员卖爵受贿于外,欺上罔下于内,自来有之,诚可以为鉴,当改科举之法,为天下士子计。”
     朱槿听着这足以成为科举制史上重大变革的话缓缓念了出来,一时间觉得心中动荡,一时间又觉得十分平常。
     这是重要的,因为从此以后,科举就变化了。
     但这又是并不让人意外的,因为这个的改变实在是一件十分必然的事情,改革发生得实在自然,历史的车轮滚动,怎么会让人质疑它的前行呢?
     当然,这是对身处局外的朱槿而言,当她真的随着楚墨见着了这各色的士子,已经完全对这话不意外了。
     但是对场中等待考试的人来说,这无疑就是天翻地覆的变动。
     糊名!
     这两个字从大太监的嘴里念出来,一些人都在发抖。
     这意味着就算是找好关系的考官,也再看不到他们的名字,无法为他们作弊!
     考生里头不乏一些人是一路作弊上来的,可以替考,可以代写,但这些手段确实是违反规定的,等到了殿试,大家都松了口气,心知肚明找主考官的关系没有任何问题,辛辛苦苦,花了无数的银子人情,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一些人愤怒,一些人喜悦,但更多的人,是不知所措。
     他们被消息砸晕了。
     需要重新盘算考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和利益。
     考量完了,当然就是骚动。
     朱槿看着不安躁动的人群,用满怀忧虑的口气道:“殿下,这不会出什么事吧?”
     上万的考生,宫中侍卫几班一轮换,寻常当值的估计也没有这么多,要是发生了点什么意外……朱槿目光溜过眼前的楚墨,他脸色如常,不喜不怒,只装着虚弱了模样,把手放在唇边,咳嗽了两声。
     高公公的话念到了最后,拉了一个长腔:“钦此。”
     底下微妙地寂静了一瞬间。
     便连先前的窃窃私语也消失了一下子。
     高公公的话念完了,他们需要给个反应,或者把这个旨意当成通知接受了,或者再试图小小地反抗一下,看有没有改变的余地,又或者觉得自己得了好处,感激称赞一下皇帝圣明。
     一个士子越众而出,声音清朗道:“中贵人,在下有疑问,想请中贵人解答。”
    喜欢。
  

第142章 变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