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个上海滩的火光,将漫天的冰雨染成红丝金缕,冲破傍晚的昏暗与阴霾时,袁世凯与北洋三杰等亲信,正坐在大总统府中,笑眯眯的看着堂会。
舞台上,一群伶人正演着京剧《定军山》。
此时已临近春节,京城中的权贵们也提前进入了状态,尽管民间百姓苦不堪言,可对于这些权贵名流们来说,春节还是要过的,甚至为了粉饰太平,也彰显自己家门的财力,最近纷纷效仿老佛爷在世的习惯,邀请了京津京剧名角,去家中开起了春节的堂会。
不过,平日里的那些豪门堂会,大多选择在白天,能在傍晚时分仍张罗堂会,必须能让整座宅邸灯火通明。
这种级别的豪门大宅,整个四九城里如今也不超过二十几家,可若说京城中属哪家最为豪奢,自然莫过于袁大总统的府邸……
“黄忠将近古稀年,犹开弯弓射月满。
众人笑我我不言,背朝尔等喝牙官。
抬宝刀,备宝鞍,随我纵马定军山。
西风烈,吹长髯,须发如雪铁甲玄。
定军山,大丈夫舍身不问年,百战余勇,我以丹心见苍天。
定军山,念人生如同雕翎箭,来去如烟,唯有恩义不离弦。”
袁世凯今年五十有四,在这个时代早已是爷爷辈。
不过,袁世凯向来自诩曹操,自然认为自己算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北洋三杰作为袁世凯的亲信,自然清楚大总统一直以来的抱负,便特意请来同光十三绝中的谭鑫培,为他唱了一折最拿手的《定军山》。
这折戏里讲的是,蜀汉五虎上将黄忠,在七十高龄时,被诸葛亮以激将法,立下军令状攻占曹军要塞定军山,并在换俘时用‘拖刀计斩杀了魏国大将夏侯渊的故事……
“定军山,大丈夫舍身不问年,百战余勇,我以丹心见苍天……”
袁世凯半坐半躺的倚在躺椅中,手上把玩着德国公使赠于他的黄金鲁格手枪,嘴上不时的咀嚼着唱词,然而就在众人皆沉浸在戏中时,袁府的管家从外面匆匆走了过来……
管家名为袁乃宽,今年不过四十多岁,可身材也已明显有些发福。
袁乃宽的父亲死于战阵,但与袁世凯却是盟兄弟,故而一直与袁世凯以叔侄相称,自袁世凯赴朝鲜时便一路追随,无论袁起落沉浮,始终忠心耿耿,深受袁世凯的信重,不仅一直替袁管理后勤管理整个袁家内务,如今还兼任着拱卫军军需总长一职。
袁乃宽的手上,拿着几封抄录的电报,来时虽行色匆匆,可并没有贸然打扰袁世凯听戏,只无声的等待在他的身后……
“绍明,可是有什么紧急之事……”
袁世凯看似专心听戏,实则在袁乃宽过来时,便已有所察觉,只是他向来喜欢模仿曹操,自诩善用帝王心术,故而便由得他在自己身后站了好一会,这才微微的叹了口气,转头看向了这个大‘侄子……
“大总统,洋人各国领事纷纷来电,抗议南京和上海的暴徒,其中以英、日两国措辞最为激烈……”
袁乃宽伏在袁世凯的耳边低语,同时将手上抄录的电文恭敬的递给了他……
“一帮信球,被个武夫杀得人头滚滚……”
袁世凯看了两眼,嘴里骂骂咧咧的嘟囔了一句,略微沉吟之后,还是站起身来,招呼三杰和赵秉钧等心腹去了会议室……
“大家都看看吧!”
袁世凯咀嚼着嘴里的字眼,心里想着杨猛的名字,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这疯猴子向来痛恨洋人,这一次下手太狠,终于引得列强联手反噬……”
几份来自列强的电报中,第一份便是日本公使发来,抗议大世界夜总会和虹口道场两起爆炸事件,伤亡的日本军兵和侨民,总数竟然已超过了162人……
至于第二份,自然是鬼佬公使朱尔典发来的正式电文,上面列举了杨猛在南京打死打残了两大剑圣,杀害了30多名外交警卫……
更过分的是,仅仅隔了三日,其麾下的特工和武夫们便大闹黄浦江,炸毁了一艘皇家护卫舰,给帝国海军造成的伤亡,达到了79死58伤这触目惊心的数字,而朱尔典在电报的末尾,也要求他全国通缉杨猛,抓捕其麾下那些恐怖分子……
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和曹锟等人围坐一起,在看了几份电报后,神情也变得各不相同。
“这疯猴子,实在是肆意妄为,给鬼佬和小本子造成如此大的伤亡,难怪六国会联合发电谴责!”
冯国璋拈了拈胡子,对杨猛在上海的行动,既感觉有些吃惊,也隐隐感觉有些痛快,只是杨猛向来仇视袁世凯,自然还是痛骂一番才符合政治正确。
“如今正值陆征祥与五国银行团谈判之际,能否借着这个疯猴子,做一点点文章,借着朱尔典的迫切之心,从鬼佬的银行团获得更多支持呢?”
王士珍能被称为北洋之龙,胸中沟壑之深,就连袁世凯也是极为欣赏,在看了这些电报之后,第一反应就想到了袁世凯交给外长
第七二零章 五国银行 内战筹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