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4章 疑云密布[2/2页]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荻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殿的角门后,看得一清二楚。”
     “那赵贵妃从佛堂出来时,眼眶红得像兔子,被两个宫女一左一右搀扶着,脚步都站不稳,上轿子时还差点绊倒。后面跟着的两个妃子更别提了,哭得抽抽噎噎,手帕都湿透了,连头上的金簪子歪了都顾不上扶,那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商人说得有鼻子有眼,连宫女搀扶的姿势都模仿了一遍,“小的活了半辈子,从没见过汉家后宫的娘娘们那样失态,依我看,准是宫里出了大事。”
     帐内陷入短暂的沉默,炭火在盆里噼啪作响。博罗纳哈勒摸着下巴,若有所思:“汉人最重礼法,皇帝的宠妃祈福本是常事,但哭成这样就蹊跷了。寻常祈福哪会如此失态?怕是宫里真有不好的消息,她们这是在为皇帝求命啊……”
     阿失帖木儿也按捺不住,凑上前道:“父汗,兄长说得对!汉人的妃子们哭成那样,十有八九是汉人皇帝快不行了!说不定已经半个身子入了土,就差咽气了!”他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看到明军溃散的景象,“这时候我们要是发起猛攻,大同、宣府必定守不住!”
     也先手指敲击着案几,指尖的老茧与木桌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他看着帐外飘起的雪花,心中反复掂量——商人的亲眼所见,与先前密信的传闻相互印证,朱高炽病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若是真的,这无疑是天赐良机;可万一这是朱瞻基故意放出的烟雾弹,用后宫之事引他上钩呢?
     “再等等。”也先最终还是压下了心头的躁动,对众人道,“传我命令,全军继续休整,加强侦查,但暂时按兵不动。再探北京动向,尤其是皇宫的钟声、内阁的动静,还有朱瞻基在宣府的反应。”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若汉人皇帝真的病危,明军的防线迟早会露出破绽,到那时再动手也不迟。若是圈套,我们按兵不动,他们也无可奈何。”
     博罗纳哈勒点头赞同:“父汗英明,静观其变方为上策。”阿失帖木儿虽有些不甘,却也不敢违命,只能悻悻退到一旁。
     那商人得了赏赐,欢天喜地地退了出去,帐内的气氛却依旧凝重。
     十一月三十日的清晨,塞北的荒原被一层薄冰覆盖,踩上去咯吱作响。也先的中军大帐里,一封刚送到的密信正被他反复翻看,信纸的边角都被捏得发皱——这是潜伏在大同的奸细传来的重要消息:大同府的明军被一纸调令撤走了大部分兵马,那些原本严阵以待的京营精锐、神机营炮队,正朝着北京方向疾驰而去,城头上的守军数量瞬间少了一半。
     更让也先在意的是,消息里说,对面明军的军中,好些将领已经数日没能见到太子朱瞻基露面。自宣府一战后,这位年轻的“平虏大将军”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既没在城头指挥,也没传出任何军令,军中甚至开始流传他已秘密返回北京的说法。
     “会不会是真的?”也先把密信拍在案上,立刻下令小股部队发动试探性进攻。瓦剌骑兵如往常一样冲向大同城墙,城头上的明军起初还按照既定战术反击,箭矢与火炮零星响起。但也先站在高坡上用望远镜细看,很快发现了异样——明军的箭雨不再像从前那样密集,落到地上的箭矢稀稀拉拉;原本排列整齐的火炮少了大半,剩下的几门也迟迟没有开火;就连守城的士卒,也失去了往日的锐气,趴在垛口后探头探脑,全无之前的警惕。
     “难不成……汉人太子真的已经跑了?”也先放下望远镜,语气里满是不可思议,“这些汉人忽然不管不顾,不和我们打了?”他实在想不通,前几日还死战不退的明军,怎么突然就变了模样,仿佛军心都散了。
     “爹……”博罗纳哈勒也望着大同城头,眉头紧锁,“大明似乎真的出了什么事。调兵回北京,太子失踪,守军涣散……这绝不是巧合。”他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说不定汉人皇帝真的不行了,朱瞻基回北京争位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阿失帖木儿也按捺不住,上前一步道:“就是!这时候不打,更待何时?大同守军只剩一半,我们正好趁虚而入,一举拿下城池!”
     “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为好。”也先却坚定地摇了摇头,眼神锐利如鹰,“汉人向来诡计多端,朱瞻基这小子比他爹还难对付,搞不好这是诱敌之策——故意示弱让我们进攻,然后设下埋伏!”他吃过太多明军的亏,对这种“反常”的景象充满警惕。
     “爹!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博罗纳哈勒急得直跺脚,“打仗哪能如此犹豫不定?就算有埋伏,凭我们的精锐骑兵,未必没有胜算!错过这个机会,等明军反应过来,我们连喝西北风都赶不上!”阿失帖木儿也在一旁附和,兄弟俩难得意见一致,都觉得父亲太过保守。
     帐内的将领们也议论纷纷,有人支持进攻,有人赞同观望,争执声再次响起。也先看着地图上的大同,又想起这些日子接连传来的消息,心中如同被猫爪挠般焦灼。他知道儿子们说得有道理,战机稍纵即逝,但朱瞻基的狡诈又让他不敢轻易冒险。
     沉默半晌,也先终于做出决定:“这样吧,加派十倍探子潜入大同城,务必查清楚守军数量、粮草情况,还有朱瞻基的下落!同时让北京方向的奸细加把劲,有任何动静立刻回报!”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我们就等两天,两天之后不管情况如何,都集中所有精锐,向大同发起最后的总攻!”
     这个决定暂时平息了帐内的争执,将领们纷纷领命而去,开始调兵遣将,准备最后的厮杀。也先站在帐外,望着大同的方向,心中疑虑丛生。一边是大明皇帝病重的传闻,连贵妃都哭着去祈福;一边是边军调防、主帅失踪的异象,守军涣散得不像样子。这些消息单独看都合情合理,凑在一起却又像是精心编织的陷阱。
     寒风卷起地上的碎冰,打在也先的脸上生疼。他活了半辈子,打过无数仗,却从未像现在这样难辨局势真假。是抓住机会孤注一掷,还是稳扎稳打继续观望?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决定瓦剌的生死存亡。两天的等待,注定是煎熬的——他既盼着探子带回明军真的内乱的消息,又怕等来的是朱瞻基设下的天罗地网。塞北的天空阴云密布,如同也先此刻复杂的心情,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已在悄然酝酿。
    喜欢。
  

第104章 疑云密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