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窗外的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落,在御案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恍惚间竟与密探笔下总兵府的月光重叠。他轻叹一声,眼眶微微发热,小心翼翼地将密折折起——这样一位历经沙场、忠心耿耿的老臣,当得起三朝厚恩,值得所有人为之钦佩。
视线缓缓移到34;宁夏李贤34;的名字时,朱高炽的眉峰骤然舒展,眼神中多了几分了然与欣慰。作为曹国公李文忠的曾孙,这个姓氏本身就承载着大明开国的赫赫荣光,仿佛注定要肩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密探传回的画像细节,更是令人为之动容。
李贤的帅府正厅,一幅巨大的李文忠跨马提枪的画像高悬正中,画中先祖目光如炬,仿佛在凝视着后世子孙。每逢初一十五,李贤必定沐浴更衣,身着庄重的祭服,在画像前焚香跪拜,口中喃喃复述着先祖的教诲,神情虔诚而肃穆。更令人震撼的是,他在军中所有账簿的首页,都用朱砂工整地誊写着34;克扣军饷者斩34;六个大字。那字迹力透纸背,红得似血,仿佛还带着六十年前战场的肃杀之气,令所有心存歹念之人望而却步。
在兵器坊的记录中,朱高炽读到了更为惊人的细节。李贤对军械的要求近乎苛刻,他严令所有军中铠甲都必须刻上工匠的姓名,一旦发现以次充好,绝不姑息。去年腊月,一名铁匠因掺杂劣质生铁,不仅本人锒铛入狱,连妻小都被罚做军奴。这种严苛到极致的态度,却让宁夏边军的装备质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当密探呈上抽检的铁札甲时,皇帝指尖抚过细密的甲片,竟未发现一丝裂痕,每一片甲叶都打磨得光滑平整,衔接处严丝合缝。
34;虎父无犬子。34;朱高炽将三份密折叠放在一起,提笔蘸墨,朱批的34;嘉奖34;二字力透纸背,墨迹在烛火下泛着红光。烛火突然爆了个灯花,照亮他眼中欣慰的泪光。这些在边关默默坚守的老将,用一生践行着对大明的忠诚,他们是帝国最坚固的城墙,是先帝遗泽最好的见证。此刻,乾清宫的更鼓声隐隐传来,惊起檐下栖息的寒鸦,而皇帝案头的密折,正静静诉说着三个关于忠诚、清廉与传承的故事,也为大明的边疆稳固点亮了希望之光。
乾清宫内龙涎香萦绕,却难掩空气中弥漫的压抑气息。朱高炽斜倚在紫檀龙椅上,玄色龙袍下的手指微微发颤,捏着的密折仿佛成了烧红的烙铁。案头的鎏金烛台摇曳不定,将奏折上的字迹映得明明灭灭,也将皇帝骤变的神色染得阴晴不定。
当密折翻至蓟州总兵陈通的卷宗时,朱高炽猛地攥紧了扶手。
东厂密探用蝇头小楷详尽记录:自永乐二十年始,八万两雪花银如流水般从蓟州军营消失,转而化作陈通私宅的亭台楼阁与千亩良田。密探绘制的舆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陈府名下的田庄宅院,最奢华的西园竟圈占了整座后山,九曲回廊间,十二名美妾终日歌舞升平。账册里34;蓟州营田银,尽数入私宅34;的批注刺得皇帝眼眶生疼——这处拱卫京师的咽喉要地,守将竟如此胆大妄为,而自己贵为天子,却被蒙在鼓里。
更令人寒心的是宣府总兵张悦的卷宗。作为京畿另一道重要门户的守将,此人行径堪称胆大包天。密探乔装成马商潜入张家口,亲眼目睹标着34;宣府军资34;烙印的马鞍在黑市公然叫卖。原来张悦胆大包天,竟然将数百件精致玉器倒卖给蒙古部落,换来的千匹战马本应充实骑兵,却被他转手倒卖,换成的白银堆满自家地窖。当看到密探偷拍下的交易文书,朱高炽气得将案上的镇纸狠狠砸向地砖,碎瓷飞溅间,仿佛也砸碎了他对边关将领的信任。
甘肃、固原、榆林、山西四地的卷宗同样触目惊心。甘肃总兵将冬衣布料克扣三成,导致戍边士卒在凛冽寒风中衣不蔽体,活活冻死在哨所;榆林总兵与粮商狼狈为奸,将发霉的军粮高价卖出,却用麸皮掺着砂石充数,害得将士们食不果腹;山西总兵更是胆大妄为,私自开采军器局的铁矿,铸造的兵器半数流入黑市,严重削弱了军队战力。每一份物证、每一笔账册,都在诉说着边关贪腐的溃烂程度。
34;欺君罔上!罪该万死!34;朱高炽怒不可遏,抓起密折便要掷出,却在半空生生停住。他扶着额头来回踱步,龙袍下摆扫过满地狼藉,心中翻涌着滔天怒火与无尽失望。这些镇守边关的封疆大吏,本应是帝国的屏障,如今却成了蛀空大厦的白蚁。
34;传杨士奇、杨荣即刻觐见!34;皇帝的怒吼穿透殿门,惊飞了檐下栖息的寒鸦。
当两位内阁重臣匆匆赶来时,只见御案上摊开的密折被朱砂笔圈画得满目疮痍,朱高炽面色阴沉如铁:34;看看!这些蛀虫啃食国之根基,朕在京城如坐针毡,你们又如何能安枕?34;
杨荣扑通跪地,花白胡须因激动微微颤抖:34;陛下息怒!臣以为,此事断不可操之过急。若将六人一并问罪,恐激起边关哗变。当务之急,是分而化之——先拿罪大恶极者开刀,再逐个击破,瓦解其党羽。34;
他抬头时,额角已渗出冷汗:34;且处置之人,必须是威望极高的武将勋贵。唯有他们手握重兵、熟谙军务,方能震慑那些心怀不轨的部将,避免激起兵变。34;
杨士奇抚着银须,补充道:34;老臣附议。可命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等人,以巡边之名前往。他们久历沙场,既有雷霆手段,又懂怀柔之道,定能妥善处置。同时,陛下可下诏安抚将士,承诺绝不牵连无辜,如此便能稳住军心。34;
朱高炽背手而立,凝视着墙上的大明舆图,九边重镇的标识仿佛都化作了溃烂的伤口。
良久,皇帝握紧拳头沉声道:34;就依卿所言。明日早朝,朕便下诏!贪腐者,虽远必诛;渎职者,虽亲必罚!34;殿外秋风呼啸,卷起满地碎瓷,一场席卷九边的风暴,已然在紫禁城上空酝酿。
喜欢。
第58章 整顿边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