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2章 柏林起航,场刊评分出炉![2/2页]

刚想艺考你说我跑了半辈子龙套? 榴莲冰淇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一谋却摆了摆手:“我放心的,其实不是电影,而是真怕小日子再来闹事!”
     “应该是不敢的!”
     “他们最多装作观众进场,如果一开始闹事,那没有任何意义,反而适得其反!”
     陈瑾是这么分析的。
     “要是看电影途中捣乱,那很有可能会被打死!”
     “看完电影……就更不可能了!”
     这或许不是小日子没来的理由,但陈瑾的分析还是有那么一丝的道理;事实上,一二不过三,在某些势力看来,电影节前和红毯已经恐吓过,这就够了。
     再来几次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不过现在,他们应该也很头疼。
     因为马上全世界的娱乐媒体,都会铺天盖地的开始报道《金陵》的首映。
     这当然不是关键,评审团的全员出席,主办方、好莱坞大牌的观影,才是对他们的彻底绝杀。
     他们试图想让评审团投鼠忌器,没想到现在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让评审团的成员变得更加的坚定;有时候一些搞艺术的确实很纯粹。
     陈瑾的公关工作虽然已经开始做了,但其实还没动用美人计这些;没想到,小日子的行为,好像迫使一些评审开始为《金陵》站台。
     这是陈瑾本人都没想到的。
     只能说,柏林不愧为柏林,电影节自带政治元素,导致了评审团也是偏向性很高。
     “走吧!”
     “下午可能还要去给其他几部入围的影片首映捧捧场!”
     今天有的入围影片的导演和主演都来了,于公于私,陈瑾也得跟张一谋一起去拜拜“码头”!
     也就在陈瑾等人吃饭的时候,全世界各地的媒体,尤其是华夏的几个门户网站、新浪微博等等,都纷纷刊登了《金陵十三钗》柏林首映的新闻。
     和以往电影节电影首映,国人观众没看过影片期待所不同的是,眼下的华夏很多网友,是看过《金陵》的,现如今可还在影院热映着。
     所以,讨论度尤其激烈,比之没上映的热度显然高了很多。
     毕竟,《金陵》可是春节期间的最大流量。
     《柏林电影节首映,收获在场所有观众和评审好评!》
     《长达10分钟的鼓掌,大获成功!》
     《大屠杀再次于国外提及,留学生群体格外团结!》
     ……
     微博、贴吧、门户网站等等都在议论纷纷,而下午,柏林电影节的场刊《银幕》也发布了最新一期的杂志。
     这是柏林电影节举办期间,每天都会更新的一套刊物,供观众们免费查阅和浏览,除了刊登每日上映的电影之外,还有就是分析入围电影节的诸多影片,尤其是主竞赛单元。
     历来,这个评分机制都被电影人和观众所追捧。
     虽然评分最高不代表能得大奖,但评分越高,获得最终的奖项几率就越高。
     《金陵十三钗》的评分赫然在列。
     目前已经上映的4部主竞赛影片,他暂时排名第二。
     一共有9家欧洲的媒体和知名影评人,参与打分,最高分是四颗星,最低是一颗,最终取平均星值,就是电影在场刊的最终评分。
     2.9分,这就是《金陵》的评分,有3家更是打出了四颗星的满分投票,但也有2家,只给了1颗星。
     可以说两极分化严重。
     其中满分的评价,来自彭博社记者catherine hickley给出了自己的满分意见:一谋对色彩的克制运用,让影片在视觉冲击和商业性上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尽管不了解这段历史,但我深深的被战争所刺痛,这是一部史诗般的剧作。
     还有欧洲知名的影评人凯文的评价——一谋的革新在于摒弃对白主导的叙事,影片最震撼的瞬间无需言语,日本士兵的军靴碾碎十字架、孩童紧攥染血的布偶、士兵的躯体在墙面上缓慢坍塌,恐惧与抗争凝固在凝固的瞬间……这些才是真正的历史注脚,这种视觉叙事超越了文化隔阂,让全球观众触摸到共通的人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陈瑾也在那翻阅着,大抵来说这些满分的评价都说的很中肯,看得出是认真看电影的。
     而且应该是自己观影后的切身感悟。
     但那几个打一星的,就是显得路边一条了,绝对是被某些势力给收买了。
     英国《卫报》影评人andrew pulver认为,影片是一种过度的华夏红色宣传,张一谋在战争场面和悲情氛围的营造上表现虽然出色,但叙事因场景局限在教堂而显得作茧自缚,并且有误导历史真实的倾向。
     这一看就是给日子洗地的。
     跟他绝配打一星的,还有《伦敦周报》的批评,影片意识形态宣传意味过重,情节煽情钝化了戏剧的张力,建议以更冷静的视角呈现,还有军人的前赴后继太过作秀,有强行上升高度的政府干预。
     意思就是,华夏军人没这么伟大,这一段让走狗们看的心里不适。
     “哈哈哈!”
     陈瑾越看越想笑,这尼玛打个2星也就罢了,这1星……也未免太明目张胆了。
     你特么收钱都已经写在脸上了啊!
     “场刊评分这东西,其实意义不太大,评审团也不会参考这个投票!”
     “只能说有热度的电影,得奖的概率越高,但……大热也是必死的!”
     陈瑾看一旁的倪尼翻看场刊很是气愤,不由得跟他说着。
     张一谋就是因为知道了这一点,所以看完就笑了笑,并没有把这些评论放在心上;要真跟这帮人较劲,他们会像疯狗一样跳起来回咬。
     可能更加亢奋,就跟未来社交平台蹭热度的那些网红一样。
     很多的欧洲媒体人,其实就是靠流量吃人血馒头的“网红”!
     接下来的几天,陈瑾等人因为要接受国内媒体的采访,还有所谓的华夏影人之夜,所以被迫留在了这里。
     而让众人没想到的是,《金陵》的场刊评分虽然不太高,但……热度爆了!
     整个电影节对这部影片的关注度非常高。
     原因当然也很简单,很多留学生自发的宣传,外加国内的爆火,还有口口相传的口碑……这在电影节确实是能翻起巨浪,很多的影片在电影节上,就是靠这种不断的发酵而出圈的。
     《金陵》,成了无数前来参加电影节观影的首选影片。
     而其他的主竞赛入围电影,就没这么好运了;因为这一届柏林缺乏大师,也就缺乏话题度和吸引力。
     《金陵》确实因为柏林的特殊政治因素,成为了这一届柏林最大的热门影片,没有之一!
    喜欢。
  

第372章 柏林起航,场刊评分出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