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可思来想去又没有门路,只好慢慢打听,先把家里弄好了再说,至少不能挨冻了。
     街上渐渐热闹起来,胡同里自行车小溪在大路上汇成河,有的公交背个煤气袋像只大乌龟,摇摇晃晃往前挪。
     行人多是蓝黑绿的工作服、中山装,偶尔闪过一抹红,不是姑娘的围巾,就是娃的红领巾。
     色调沉闷,可人们的脸上总带着向往或是期盼的神色,仿佛未来很有奔头。
     梅新岩蹬着三轮车到了南河岸一个黑漆漆的大门口。
     离着老远就听到里面传来哐啷、哐啷的机器声,仿佛在打铁。
     这里除了门上写着利源煤炭公司的木牌子之外,到处都是黑色,就连门口一段柏油路都黑得油亮。
     “哥到了,咱是买煤灰,还是买大炭?”
     “买蜂窝煤!”
     很多京城市民都习惯买煤灰和黄土,回家自己摇成鸡蛋大小的煤球,或者是煤饼子,为嘛?便宜啊!
     但是还有更好的,就是成品蜂窝煤,这玩意耐烧,还安全,只要烟囱保持通风,绝对没事。
     张学强交上钱和煤票,一口气要了两千斤蜂窝煤。
     黑漆漆落满黑灰的窗口里递出提货单,“两个小时以后来搬!”
     两千斤是一千二百多个,怎么也得一个多小时压出来。
     这会儿干嘛去?
     张学强琢磨俩人骑一辆三轮车太不方便,还不如趁这功夫自己买辆车去呢。
     “买车?哥,你有工业券吗?”梅新岩一双小眼瞪得溜圆。
     工业券在这时代,是除去粮票最重要的票证,因为居家过日子根本离不开的。
     它能买一切和工业有关的东西,从毛巾、肥皂、搓脸油,到手表、自行车、缝纫机,都包含在内。
     而且这东西的发放配给和工资挂钩,大概比率是每二十元工资搭配一券。
     普通职工,每月很少能超过两券。
     这么少的工业券,购买日常用品都不太够。
     而买一辆自行车,按照类型不同,大概需要八到几十券,谁还能挤出这么多购买自行车?
     那么只好亲戚、邻居之间相互拆借,或者去鬼市淘换。
     所以说那时候买一辆自行车的难度,不亚于三十四年后买豪车。
     可这难不倒张学强!
     他那被冻得有些皲裂的手从裤兜里拿出来,手指间捏着几张小纸片,在梅新岩面前一晃。
     “看清楚了这是嘛?”
     这东西比粮票略大,纸张也稍微厚实一点,主色调淡红色。
     背景印的是工厂和塔吊,上面有‘京城市购物券‘日用工业品‘市第一商业局等字样。
     还在边角写着阿拉伯数字3,和三张券的字样,最下面是发行年份。
     这是面值最大的三张券,其它的分别有一张券,零点五张券,零点一张券,这四种面值。
     而张学强拿出的几张都是‘三张券最大面值的,这玩意他仓库里数不清有多少,根本就不在乎用几张买辆车。
     他往外拿的时候,挑选了七七年之前发行的。
     “快,快收起来哥,小心让人偷了!”
    喜欢。
  

第6章 三亮同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