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学生……明白了!”李宏深深一揖,心中沉甸甸的,“案情已明,请容学生送先生回府歇息。”
三日后,一个身形单薄、面色惨白如纸的女子,在两名衙役的引领下,踉跄着走进了县衙那间森冷的停尸房。当白布再次掀开,露出那两张破碎扭曲、早已不成人形的面孔时,女子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筋骨,软软地跪倒在冰冷的地砖上,喉咙里发出野兽濒死般的嗬嗬声,却流不出一滴眼泪——那泪泉,早在辨认出丈夫张思诚残破衣衫的针脚和女儿张文秀发间那枚褪色绒花的瞬间,就已彻底枯竭。
“是……是草民的丈夫……和女儿秀儿……”她干裂的嘴唇翕动着,声音嘶哑得如同砂纸摩擦,“四日前……他说带秀儿去城里看花灯……我应了的……我应了的啊……”话语破碎不成调,字字泣血。
公堂之上,县令李宏端坐。女子洪清,如同被狂风摧折的芦苇,对着堂上深深伏拜。额头撞击青砖的闷响,在寂静的公堂上格外刺耳,每一下都伴随着她撕心裂肺的哀嚎:“求青天大老爷做主!为我夫……为我儿……伸冤啊!”
李宏心中恻然,连忙使了个眼色。一名老成的杂役快步上前,强行将几乎虚脱的洪清搀扶起来。“洪家娘子,万万不可如此!”李宏的声音带着少有的温和与沉重,“本官身为父母官,缉凶安民,责无旁贷!定当穷尽所能,将戕害你夫君爱女的恶徒绳之以法,还你一个公道!”
“谢……谢大人……”洪清仿佛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对着堂上深深一拜,那身影单薄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散。
退堂时,李宏的目光扫过洪清方才跪伏之处,心头猛地一揪——那坚硬冰冷的青砖地面上,赫然洇开一片深色的、不规则的水痕。不知是额角磕破流下的血,是耗尽心力淌出的汗。
李宏叹息一声,指派了几名衙役,帮着运送那两口薄棺,护送洪清与亡夫幼女归家。
出万梧城五六里,便是张家所在的村落。初春时节,本该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生机景象。然而此刻,张家那两扇简陋的木门上,新贴的楹联早已被粗暴撕下,取而代之的,是两幅用劣质麻纸草草写就、白得刺眼的挽联。那白色,像两把冰冷的刀,直直插在村落的生机里。
夜幕如墨,沉沉压下。新搭的灵堂内,烛火昏黄,在穿堂风中摇曳不定,将两口黑漆棺椁的影子拉得巨大而扭曲,如同蛰伏的怪兽。偌大的灵堂,空寂得可怕,只有洪清一人。
自衙门的人帮忙布置好灵堂,帮她穿上那身粗糙厚重的斩衰麻衣后,她便如同泥塑木雕般,直挺挺地跪在了冰冷的蒲团上。水米未进,不言不语,仿佛一具被抽空了灵魂的躯壳。
摇曳的绛色烛光,映照着她惨无人色的脸。一双曾经明亮过的眸子,此刻早已红肿如烂桃,眼角堆积着干涸发黑的泪痕。
干裂起皮的嘴唇微微翕动,发出沙哑如砂砾摩擦般的声音,对着虚空,也对着棺中冰冷的爱人:
“夫君……你可还记得……十年前的上巳节……”
空洞的眼神似乎被烛火点亮了一丝微光,穿透时光的尘埃:
“那日……妾身偷跑去城里……在朱雀街的摊子上……瞧见了两把团扇……”她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温柔,仿佛陷入甜美的幻梦,“一把绘着蝶戏牡丹……一把绣着莲池鸳鸯……都是那么精巧……妾身拿起左边……放下右边……拿起右边……又舍不得左边……反反复复……爱不释手……”她的嘴角甚至牵起一丝恍惚的笑意。
“好不容易……狠下心……想把它们都买下……却……却摸空了钱袋……”那笑意瞬间化为苦涩,“妾身只能……恋恋不舍地放下……一步三回头……而你却一并买下了。”
“妾身当时……心都碎了……以为你是买去……送给心上人的……”她的声音哽咽起来,泪水再次无声地漫过猩红的眼眶,冲刷着干涸的泪痕,“低着头……正要离开……你却……你却叫住了妾身……”
洪清的身体开始无法抑制地颤抖,仿佛重新感受到了那一刻的悸动与温暖:
“你把那两把扇子……塞到妾身手里……笑着说……‘鲜花赠美人,团扇配良缘……”
“后来……我们一同去了渭水边……参加了祓禊……你还……偷偷折了芍药……别在妾身鬓边……”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抚过鬓角,仿佛那里还残留着花朵的芬芳与爱人的温度。
回忆的暖意转瞬即逝,冰冷的现实如同巨锤,狠狠砸碎了这片刻的幻梦。洪清的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眼中的微光彻底熄灭。
“夫君……秀儿……”她痴痴地望着两口棺木,干裂的唇边竟浮起一丝解脱般的温柔笑意,“黄泉路冷……奈何桥寒……莫怕……娘亲来陪你们了……”
第二天一大早,洪清的尸体被人们发现,并被村民们上报。
县衙内。
“报!大人!”
“什么事?”李宏专心致志的处理自己的公文。
“有村民来报,说昨日来认领尸体的那位妇女,今日早晨被人发现自尽于灵堂之中。”
“什...什么?她自尽了?”李宏听罢昂首张嘴,目呆神滞,顿笔良久而不书。
《章后小题其一》:
妾不愿为孀,同赴黄泉场。
来世共偕老,不惧饮孟汤。
喜欢。
第十六回 戚戚堂中言,哀哀睑边泪。[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