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和深邃的智慧。而他,有幸正在见证这智慧的复兴。
他默默地将那份化验报告撕得粉碎,随手扔进了风里。从今天起,他要学的,不仅仅是五禽戏和中文,更是这个民族,流淌在血脉里的,关于“天人合一”的秘密。
山巅的风,似乎也因那一声声“请周宗师教我”而变得肃穆。
孙敬修那九十度的鞠躬,像是一座分水岭,将这群民间高手的孤傲与矜持,彻底留在了过去。他们抬起头时,眼中再无审视与怀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于朝圣者的虔诚与渴望。他们穷尽一生追求的“道”,如今活生生地站在了面前,触手可及。
周翊聪并没有立刻答应或是拒绝,他只是平静地扶起孙敬修,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他能从这些人的“气”中,看到他们一生的颠沛、坚守与不易。这些技艺,是他们用血汗和岁月喂养大的孩子,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各位前辈,不必称我宗师。”周翊聪的声音清朗而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用的,不是什么凭空捏造的神仙手段,而是中医最根本的道理。只是,我站得比各位高了那么一点点,看得更远了一些。”
他指着那片墨绿色的药田,又指了指那截发芽的枯木。
“孙老之前说,药材种植讲究土质、气候,这没错。但更深一层,是讲究‘气的流转与生发。《内经》有云:‘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人如此,草木亦然。”
“我所做的,不过是用【神农药锄】引动了这片土地的‘地气,再用【灵泉水】激发了种子的‘生气,最后按照五行生克的原理布局,让金、木、水、火、土五种不同属性的‘药气能够相生相济,而不是相互损耗。如此而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说的轻描淡写,仿佛只是做了一道家常菜。
可这番话听在孙敬修等人的耳朵里,不啻于惊雷贯耳。
“引地气……激生气……药气相生……”孙敬修喃喃自语,浑浊的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他一辈子都在和药材的“药性”打交道,寒热温凉,升降沉浮,倒背如流。但他从未想过,在“药性”之上,还有一层更本源、更宏观的“药气”!
这已经不是“术”的层面了,这是“道”的境界!
“针怪”刘凤姑那双一直半眯着的眼睛,此刻也完全睁开。她一生钻研“飞经走气”,追求的就是用银针引导人体内那股无形之“气”。周翊聪竟能将“气”的理论运用到草木种植上,还造就了枯木逢春的奇景。这说明,他对“气”的理解和掌控,已经到了一个她无法想象的高度。
一瞬间,所有人都明白了。他们输的不是技术,而是格局;不是经验,而是认知。
周翊聪看着他们神情的变化,知道火候到了。他笑了笑,话锋一转:“这百草园,是我复兴基地的根基。我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未来还需要仰仗各位前辈的毕生所学。孙老,您在药材种植和炮制上是大家,这‘百草园的日常管理,就由您来总负责,如何?”
孙敬修猛地一愣,随即老脸涨得通红,连连摆手:“不不不,万万不可!老朽有眼不识泰山,险些误了大事,哪还有脸担此重任?周宗……周神医,您就让老朽在旁边打打下手,学点真本事,就心满意足了!”
喜欢。
第154章 神农一锄,枯木亦逢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