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杨安辰说着,还狠狠将楚熙往后一推,楚熙是习武之人,这一推对他伤害不大,他依旧稳站地面。
     楚熙看见老丈人发火,他立马弯膝向杨安辰跪下,并一脸歉意道:“岳父对不起,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但现在能劝她的,只有您了。您快去看看她吧。”
     杨安辰平息了一下怒火,他对着楚熙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警告道:“楚熙,我告诉你,清兰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我定叫你不得好死。”
     楚熙乖乖认错道:“岳父教训的是!”
     杨安辰轻叹一口气后,才将那块血玉装进袖子里,他一脸嫌弃的看着楚熙,不耐烦道:“还跪着干什么?走啊!”
     “哦哦!”楚熙后知后觉的应道,他站起身,做了个请的动作,“岳父先请!”
     说着,两人一前一后离去。
     自楚熙离去,皇后白清兰便代行摄政之责。
     这一日,白清兰身着一袭艳红的衣服,漫不经心地端坐在皇位之上。
     御桌上,摆放着一盘点心与一壶清茶,于庄严肃穆的朝堂,添了几分别样闲适。
     她虽未着凤袍,然那摄人心魄的气势却恢弘无匹。
     白清兰宛如幽谷中遗世独立的兰花,孤高清冷,美艳不可方物。
     她只是静静坐在那里,周身便散发着若有似无的杀气与与生俱来的王霸之气,这强大的气势便足以令群臣为之震慑,不敢有丝毫懈怠。
     白清兰瞥了一眼台下那群恭恭敬敬站在原地的臣子,红唇轻启,“诸位爱卿,本宫这几日苦思冥想,发觉陛下所治之兴朝仍存诸多不足。故而,本宫拟定了一系列新政以图改革。如今,新政已然就绪,还望诸位大臣一同过目。”
     白清兰话音刚落,便有小太监从宫外端着一叠册子走了进来,小太监将册子发到每位大臣手中后才动作麻利的退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首的韶衡将册子打开一看,只见册子上写着,
     诸位大臣钧鉴:
     今本宫摄理朝纲,以兴邦安民为念,兹有新政颁行,望尔等恪尽职守,共襄盛举。
     一、轻徭薄赋,以恤民力。田租降至十五税一,减百姓之负。凡勤耕者,赐半租之惠,以励农桑之业。
     二、弛山林川泽之禁,许民私采矿产、渔盐之利,以兴百业。
     三、商贾之税,月纳且倍征,以充国库之储。
     四、各州节度使所养兵马,限二十万之数,皆须登册。每半岁,遣钦差微服察访,以肃军政。
     五、各州郡县官员,当深入民间,察访民情。凡流民孤儿,悉皆登册呈报。遣钦差安抚,赐金与田,教以自养之道。至于耆耋孤寡,朝廷建所安置,官为照料,终其天年。
     六、自此,兴朝男女皆可入塾,无分男女,一视同仁。
     七、罢和亲之制,平民女子婚嫁,皆得凤冠霞帔之荣。
     八、行征兵之制,男子年十八而征,五十而归养。征兵之时,家留一子以奉亲。
     九、遣人垦荒,种桑养蚕。募无业之男耕于荒田,田租减半。女子制绫罗,自食其力。粮熟,五分归朝,五分自享。遇灾,则两年一纳。绫罗亦岁贡五成于朝,五成自留。
     十、商贾田产,限百亩之数。逾者,交之朝廷;不从者,亩增五倍之税。
     十一、收商贾之田,租与富农,亩月征三十文,岁一纳,由百官督察,而后上缴。
     十二、全国尚简,戒奢以俭。商贾、显贵,若有奢靡浪费者,初犯罚银千两,再犯加倍,以儆效尤。
     十三、女子亦可入朝为官,以展其才。
     十四、朝廷支持富人输粟于边,以授爵、赎罪。
     望尔等谨遵新制,同心同德,共图兴朝之盛!
     韶衡率先反对道:“娘娘,这改革的十四条,条条不妥,还请娘娘三思。”
     白清兰轻笑一声,“太傅不妨说说,有哪不妥?”
     韶衡对白清兰行了一礼,“娘娘,曷不知变革之事,非一蹴而就之功也。娘娘所列诸改革之法,且言其三、其四、其十。夫三与十者,皆抑商贾之策也,然其利尽归黔首。如岁赋一征,田租减半。虽历代皆崇农而抑商,然商贾亦人耳。娘娘既收商贾之田,复增其税,日积月累,若商贾不堪其苦,必弃贾而务农。届时,兴朝无复从商之人,国库之资将何所出耶?再观其四,节度使可私蓄甲兵二十万。娘娘岂不知唐之藩镇割据乎?正以节度使拥兵过多,诸藩连番作乱,致唐室倾覆。娘娘当深鉴前史,勿使兴朝蹈唐之覆辙也!”
     白清兰冷哼一声,“太傅怎么不说说第二条和第十四条?第二条,于庶民而言,斯举可令其广资自然之利,营渔猎、采冶诸事,以增财路,阜其生计。民若能自给,邦自宁矣。于邦国而论,弛禁亦能兴百业,若工贾之类。民资既丰,必购诸物,以激市廛之盛,引邦国经济之兴。且民富则贫乱之患减,利于邦之长治也。于邦国而论,弛禁亦能兴百业,若工贾之类。民资既丰,必购诸物,以激市廛之盛,引邦国经济之兴。且民富则贫乱之患减,利于邦之长治也。而第十四条便是充盈国库之法,第十四条政策于国于民都有利。其一,边塞者,国之藩篱也。粮草盈足,方保世之晏宁。富者输粟于塞,可纾边军粮草之患,使其无内顾之忧,专志御敌。边军粮秣充裕,士气必奋,战力亦随之而增,国家边防由此而固,此国之大幸也。其二,富者输粟以授爵、赎罪,实以财易爵,以粟抵愆。国得粟,既以充府库,又能纾民之负。府库殷实,国有余财以兴经济、惠民生、强军备。民负减轻,生计自裕,国亦因之而治平隆盛,此国之远猷也。其三,此策亦能促民间粮粟之流通贸易。富者输粟于塞,必籴粮于民间,是以振粮市之兴。农者售粮获财,用以购资或营再产。如是,民间经济亦因之而活,国之全势亦得增益。其四,财入府库,国有余资以赈灾荒、浚水利、兴庠序。赈灾可免民于灾患;浚水利可保农之恒产;兴庠序可擢国民之素养。此举皆利于国之长治与隆兴。终而论及汝所言藩镇割据之事,夫藩镇之跋扈,盖因君主暗弱,威不足以慑诸节度使也。然陛下者,何许人哉?乃有戡乱之功之圣主也。昔未践九五之尊时,孑身率貔貅百万,复兴朝之旧土。披榛采兰,拯黎庶于涂炭,扶社稷于将倾。此等帝王,于沙场浴血,白刃交加,身经百战而得之位。文能燮理阴阳,致治之隆;武可靖难绥疆,保邦之固。汝曹犹忧其不能制诸节度使,诚小觑之矣。”
     韶衡被说的哑口无言,他想了想才勉强挤出一句,“可第二条也有弊端啊!若行二策,必有人乘此机恣肆采掘,戕毁山川之貌;或囤积待价,哄抬市侩之价,淆乱商贾之序。”
     白清兰闻言,只觉得这韶衡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没事找骂。
     白清兰嗤笑一声,“太傅,你是不是老糊涂了?你当陛下是死的吗?他难道不会派人去加强管理和打压这些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歹人吗?”白清兰玉手端起桌上的茶水抿了一口才放下,她直言道:“治国之要,在乎顺乎民隠,与民休甿。庶民各安其业,邦国自臻富强。是以本宫所施之策,咸以民为基,冀国库殷阜、社稷久靖。陛下还未登基之时,就推崇霸道与王道治国,陛下曾说,治国之道,霸道为主,王道为辅。可如今,兴朝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所以本宫如今更推崇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者,非无所为也,乃崇损无谓干预,使庶民得安其居、乐其业,令邦国循既定之轨而自然兴焉。”
     白清兰说了一通道理,众人听后,哪怕曾经不服她的大臣,此刻也是心服口服。
     就算与她有过节的大臣,虽还是对她心生怨恨,但此刻也被她的能说会道和推行的国策所臣服。
     韶衡长叹一口气,也对白清兰颇为欣赏,心想,若她是男子,定会有一番天大的作为,可惜了,是个女儿身。
     韶衡率先跪在地上,对白清兰行了一礼,“娘娘,您推行的国策,无不妥之处。还请娘娘派人早日实行,造福于兴朝万民。娘娘千岁千千岁!”
     韶衡语毕后,众位大臣也都纷纷跪地行礼,异口同声道:“千岁千千岁!”
     白清兰说了这么多话有些累了,她起身道:“若诸位大臣再无事可奏,那便退朝吧!”
     白清兰是在众人的高呼千岁中头也不回的离去的。
    喜欢。
  

国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