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这里就要不得不提一个历史上不存在,但是发生在赵率教身上不可避免的事情。因为赵率教为了更快返回山海关,整个队伍直接从关宁锦防线撤往山海关。在通过锦州时,身穿缴获后金军甲胄的赵率教部被部分留守军官判定为后金军,双方发生了短暂的交火。赵率教虽然没有受致命伤,但是在后期快速回返的过程中,还是因为年纪大,到达山海关时已经在昏迷状态。那时候已经是二月二十了,而且皇太极安排的最后压轴兵马刚刚离开不过三天时间,整个北京城还是在戒严的状态。二月二十五赵率教的折子才送到北京城,那时候整个北京城都是弹劾登来的消息。而沈阳城发过来的消息是二十八日才到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赵率教为什么没有提前将报捷的公文发送到北京城?事实情况是没有任何信使都不能够安全的到达北京城。而且沈阳的书信就如上文提到的并不能明目张胆,大张旗鼓的前进。
这份被温体仁润色过的折子放在崇祯案头的时候,年轻的崇祯皇帝更是欣喜万分。如果辽东有这么一只义军存在,那么就说明整个辽东地方出现了一只独立于关宁锦守军与登莱军以外的一支不仅具备战斗力而且占据绝对有利位置的特殊武装。而现在如果自己明确给这些义军一些官职官位。再配合关宁锦的兵马与登莱军很有可能一鼓作气重新光复沈阳。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现在登来军并不会如他的意,毕竟现在登来军很清楚,现在的情况大明根本出不起这次战略决战所需要的物资和财力,登来军这次辽东作战其实总体花费是非常大的,如果单从成本上来计算,远远超过萨尔浒之战的开支,而且关宁锦防线的明军也不会主动出击。
但是崇祯皇帝却并不会考虑这些。心情激动的他决定召集内阁成员开会,商议此事的具体安排。
而同样欣喜的是南太政治局,通讯船只在恢复东来与辽东的海上运输之后,第一时间就将信件传达到了南太,整个南太政治局都是激动不已,毕竟随着辽东战斗的结束,大量马匹人口将会陆续补充到兴华公司。马匹或许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海上运输,但是人口对于整个南太来说都是非常需要的物资。借着还在大明本土工作的兴华公司人员经常挂在口头上的话:“南方什么都有。最缺的还是人。”
“这次辽东来的百姓基本上以老弱妇孺居多,经过长时间的海运之后,估计也会淘汰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这是很不错的情况。现在翠屿省还是需要更多的人口来填充。而且这次也抓捕了很多铁杆汉奸,有了这些劳动力,铜矿也可以供应更多矿石。我看今年年底部队装备五式火枪应该可以做到。”杨向东放下手中的公文,开心的说道。
“确实是个好消息,而且这次来的蒙古部落对于我们在澳洲的畜牧业也有很大的帮助,毛皮和肉产量也会有增加,不得不说战争确实是获取原材料和资源的最好手段。”陶学詹附和道。
“要不皇太极怎么这么着急拿下进攻北京城?”老二嘲讽的说道。
“最近荷兰那里还是要求我们停止对马六甲海峡两岸苏丹国的武器供应。”钱桂松说到。
“看来荷兰人的军事压力很大呀,不过武器利润确实是不少。我看文莱国王做武器的转口贸易挣的盆满钵满。既然荷兰人搞定不了我们,那很有可能要向文莱国施压。我们和文莱国签订了边界和友好条约,而且我们一直在着重不干涉文莱国内政的宣言,不过这段时间文莱国王确实是安排了很多贵族子弟和优秀人才来我们这里学习。而且人家很舍得花钱采购装备。”李小哥语气也很认同。
“在这点上文莱国就比荷兰佬强太多,不知道河南人怎么想的,最近在巴达维亚港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厂。他们搜集了整个南亚地区所有冶铁和制作工匠,这段时间他们在积极的采购成品铁锭,和商业部也洽谈了一些合同。相比于他们葡萄牙人也比较开明,他们清楚短期内如果自己建设兵工厂是很难见效的。所以他们也在积极采购各种武器装备用来防御果阿。葡萄牙大使这段时间希望我们通过往来商业贸易的船只,将部分人员送到吕宋进行军事培训。”钱桂松说到。
“培训的事情我看就没有太多的必要,年底之前又会淘汰一部分的装备。我看不如直接卖给葡萄牙人,至于文莱国的培训人员,咱们现在出售给他的都是三式火枪。直接安排其装备所需要的培训就可以。不过政治部也是需要配合,公司还是希望文莱国在政治倾向上完全倒向我们。其次文莱国一定要保持其政治稳定,我们不要清一色。”杨向东叮嘱。
喜欢。
第四百二十五章 同欢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