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章 压风头[1/2页]

从县长秘书崛起 林书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沈风说:“他不是想要我们的方案吗?我们就给他一份‘料更足的。”
     韩卫东沉默下,最后对他点点头。
     “这事,你亲自办,有问题你尽管来找我。”
     沈风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制作了两份申报方案。
     第一个方案,包含了最核心的发展模式和最精确的数据支撑。
     备用方案则是一份精心伪造的“陷阱”。
     这份方案表面上看,更亮眼,提出了一个关于“全产业链智能温室集群”的构想。
     这个构想,极具诱惑力。
     但它的核心,却隐藏着一个致命的技术缺陷。
     它所依赖的土壤改良技术,在本地的酸性红壤上,不仅成本高到天文数字,而且五年内就会造成不可逆的土壤板结。
     这是一个外行,甚至是一般的专家都极难发现的陷阱。
     随后,沈风故意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无意”中将备用方案的部分内容,透露给了一个从市里借调来帮忙,且和孙建平走得很近的干部。
     果不其然,不到二天,这份被精心包装过的“毒丸”,就通过孙建平,摆在了邻省发改委的办公桌上。
     邻省的领导班子如获至宝。
     这简直就是天降的方案啊!
     有这个还怕什么沈风吗?!
     ……
     一个月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首都组织最终的申报评审会。
     由韩卫东亲自带队,沈风作为主汇报人代表本省上台演讲。
     邻省的代表队,就坐在他们的对面,脸上带着志在必得的微笑。
     沈风假装没看见。
     现在得意着吧。
     等到了后面,有你们哭的!
     评审会开始,邻省率先汇报。
     他们果然将“智能温室集群”作为核心卖点,引来现场评委们阵阵赞叹。
     轮到沈风上台时,他只是平静地打开了自己的PPT。
     没有花哨的动画,只有扎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
     他将“茶谷小镇”的生态闭环模式,娓娓道来。
     就在汇报即将结束时,他话锋一转。
     “各位评委,刚才兄弟省份提出的‘智能温室集群构想,确实非常精彩。但是,我想请问一个技术问题。”
     他将一张关于土壤成分的分析图,打在了大屏幕上。
     “根据我们的研究,该地区普遍为酸性红壤。”
     “请问,你们方案中提到的‘交换土壤活化技术,如何解决在这种土质上必然会产生的高成本和二次板结问题?”
     “你们的成本预算和环境评估报告里,似乎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这个问题猝不及防。
     邻省的主汇报人,脸色“唰”的一下就白了。
     他只是个负责汇报的领导,对具体的技术细节,根本一知半解。
     不是说十拿九稳的吗?
     怎么突然整这一出?
     这不按套路出跑啊?
     他求助地看向台下的技术专家,而那位技术专家已经汗流浃背,脑子一片空白。
     这跟本不在预想之中啊!
     现场的评委都是国内最顶尖的农业和经济专家,见邻县支支吾吾眼神躲闪,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一位研究院的院士站起身,走到屏幕前,仔细看了看那张土壤分析图。
     “这个技术路线,在酸性红壤上行不通。这是农业常识。”
     “你们怎么会犯这么致命的错误?”
     研究员院士的一句话彻底砸碎了邻省代表队所有

第66章 压风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