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零四五章 大话[2/2页]

大明新命记 哼哈大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而是改叫锦江山了,但是其地形地貌,杨振依然是清楚的。
     当下听说修了三重城垣,一时有些茫然,有些好奇这三重城垣修道了哪里。
     “是这样的,都督。镇江山虽说是山,可是毕竟不大,卑职按都督之前的指点,在山顶修完城堡之后,又沿着山脚,依山就势修了一道城垣,城垣内就是安东内城。”
     见杨振又是疑惑,又是好奇,仇震海立刻进一步介绍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因为有了都督叫人运来的新式三合土,就是都督叫作水泥的,有了此物以后,咱们筑城,便不需要再烧制城砖。
     “而且,漫山遍野随处可见的各种大小乱石,也皆可用于修墙筑垒,比过去专用条石城砖筑城方便多了,也快速多了。
     “也正因为这一点,卑职在山脚下的内城城垣修完以后,看新来的许多屯垦户,都已经错过了农事,所以干脆以工代赈,又在内城垣外向东扩建了外廓城,将外城的东城门直接修到江岸附近。
     “尔后,卑职又征集人力,在外城东门外地势低洼处,就地开凿挖建了一个可供大小船只停泊的滨江港池,修筑了码头炮台,然后掘开江岸,引江水灌注其中,自三月江水解冻至十一月结冰,皆可驻泊大船。
     就在仇震海说话的功夫,瀛洲号绕过一个江湾,安东城外城巍峨的东门已经肉眼可见了。
     这时,仇震海指着越来越近的安东外城东门的一片水域,继续说道:
     “都督你看,这就是卑职所说的,可供停泊大小船只的东门港池!虽说从去年入冬,到今年开春,为了挖建这个港池,颇废了一些工夫,可是从今往后,咱们金海镇的大小船只,就能直抵安东城东门下停泊了!”
     说话间,杨振乘坐的瀛洲号已经跟着仇必先等人的领航船,来到了安东城下鸭江西岸的那处如同一片江湾一样的港池入口处。
     入口处不宽,但是也足以瀛洲号就地转舵进入其中了。
     如果不是仇震海事先说了此处乃是人工开凿挖建出来的港池,那么杨振很可能会误认为它是自然形成的一处巨大的江湾。
     “很好!仇总兵和安东团营的弟兄们辛苦了!”
     “哪里,哪里,这是卑职该做的!”
     现如今,在杨振的面前,就连仇震海也不敢自居身份而有丝毫的不敬了。
     虽然杨振一年多没到安东城方向来了,也一年多没有跟仇震海见面了,但是杨振渡海东征倭奴国的捷报,包括仇震海在内的安东团营诸将也全都知道。
     在他们看来,倭奴国也是一国,而且立国比清虏早多了,当年给大明朝造成的危害与威胁,也丝毫不比清虏差多少。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立国已久并且与金海镇远隔重洋的国家,杨振只率领金海镇的部分战船兵马,就将其国太上皇一家老小甚至是朝廷百官全部擒拿回来。
     这种事情,若非上天庇佑,谁能做得到呢?
     想当年,大元朝征服四方,武功赫赫,可是两征倭奴国,全都大败而归。
     这么对比一下,杨振眼下所取得的成就,包括已经建立的功业,就更是令他们心服口服了。
     连带着他们在杨振的面前,也一个个奉命唯谨,对杨振的一言一行都充满敬畏之心。
     当然,对于这次北伐清虏作战,也就更加信心百倍了。
     “都督,这处城门建成以后,只是大东门大东门的叫着,一直没有正式命名,今日都督来到安东城,还请都督为之命名!”
     却说杨振从瀛洲号上下来后,跟早一步等候在码头上的仇必先、许廷选、麻克清等人见了面,正要沿着面前的台阶拾级而上,就听见紧随身旁的仇震海这样说道。
     “哦?呵呵,也好,那就讨个口彩,叫作复辽门吧!今日本都督抵达此处,这里就是我们平虏复辽的开始!”
     杨振说话的声音不大,但是说出来的话,却令所有听见的人一下子心潮澎湃。
     一时间,紧跟在一旁的仇震海、潘喜、宋国辅等人,包括已经下船,并且刚刚跟上杨振脚步的杨珅、严省三等人,纷纷回应道:
     “都督威武!”
     “我军复辽必胜!”
     “必不负都督期望!”
     没有一个人觉得,杨振是在说大话。
     杨振闻言转身,看了看众人,随即示意仇震海在前头带路,尔后径直走向麻克清牵着的一高头匹马,翻身而上,从新得名的复辽门进了安东城。
    喜欢。
  

第一零四五章 大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