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24章 王在晋述职[2/2页]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崛起的石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建立了六十七处粮仓,今已全部告罄。”
     “告罄?”朱由校坐了起来,喜形于色:“爱卿的意思是说,畿辅的粮仓全都存满了?”
     王在晋点头,笑道:“就算还没有的,也基本都差不多了!”
     “至今岁八月,畿辅共收获首批番薯二百二十六万石,番薯一年三熟,预计到年底可再收货一批!”
     “仅凭畿辅皇庄的产量,就可为朝廷每年增加数百万石的粮食!”
     “臣自执掌参赞机务院以来,先后在南直隶各府开垦荒地,招募流亡百姓建立庄园,专种番薯,南京内外已有十七处。”
     “臣估算,明年我大明的番薯产量可达一千万石以上!”
     听到这里,朱由校不断点头,激动的神色也逐渐冷静下去,说道:
     “畿辅及南直隶的番薯与存粮分别存放,朕亲自派将领看守,除收到朕的旨意外不得轻易调动。”
     番薯可抵饥饿,一年三熟,这才是刚开始,等日后体系完善了完全可以做到一年产量几千万甚至几亿石。
     存番薯,是为了以后愈发严重的各地饥荒,种粮食不够也根本来不及,可却也不能只种番薯。
     像是土豆、玉米这些好东西,也都该琢磨琢磨了,有番薯打头阵,这些推广起来也会水到渠成!
     朱由校说完,起身在暖阁来回踱步,沉声道:
     “近些年来,各地的天灾愈发频繁,南地各省也不能落下,参赞机务院目前首要的职责,就是要尽快查清楚南地各省真实的仓储存粮!”
     “去年山东大地震虽然朝廷赈灾、复建及时,但依旧造成了许多伤亡。今后对于这样的事,都要实事先有个准备,不能再出那种事情……”
     言罢,朱由校转身望了望王在晋,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肩上的担子很重,朕知道现下的南地各省真实情况不好统计,朕已下旨,南京城的南地总督办司会协助你行事。”
     “务必要用最快的时间查清南地各省的真实情况,朕打算将全部的存粮置放苏州、杭州、金门等处,一旦再有大灾大难,番薯、存粮可通运河,上通下达,及时赈灾。”
     “臣记住了!”王在晋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将朱由校的每一句话都一一记在心中,倍感重任在身。
     正在朱由校与王在晋商议时,魏忠贤走了进来,轻轻将一份吏部呈上的奏本放在御案上。
     “爷,吏部的奏本到了。”
     王在晋识趣地没说话,朱由校点头后拿起奏本扫了一眼,却是冷哼一声,朝魏忠贤道:
     “驳回去,叫魏广微主持二审!”
     原来商议的结果,是由周嘉谟主持吏部一审,一审时,魏广微全程都在一旁观看,未发一言,给足了他们面子。
     但是这次吏部尚书周嘉谟主持的一审,还是没能问出任何有用的东西。
     据说一审时,周嘉谟问的都是些套话,比如你做没做,是不是你干的,哦,不是,那没事了,审完了。
     这样老套的审问,那些官员也都不是傻子,自然都不认账。
     会试主考官顾大章,十几名同考官张翰、蒋文卓、李元胤,与此有关的袁化中,还有一些中试举人没有一个人认罪。
    喜欢。
  

第424章 王在晋述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