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5章 谁让你脸皮厚[1/2页]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崛起的石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过了几日,乾清宫西暖阁,日光泻入。
     象牙质地的一方小印,包浆油润滑腻,于皇帝手中握着,不断把玩之间,脸上瞧不出丝毫波动。
     “登莱巡抚袁可立奏:
     奴贼犯朝鲜义州,城陷,节制使以下悉为所杀,奴酋慑于辽军,退回巢穴,阿敏败于皮岛,又凌汉山城,连陷安州等地。”
     “安州节制使南以兴、防御使金浚等将、吏数十员,朝鲜军民数万口,屠戮无疑。”
     “平壤、黄州不战自溃,阿敏已到中和,游骑出入黄凤之间…”王朝辅读完袁可立的章奏,转而拿起朝鲜国书。
     “有明朝鲜国王李珲,启奏宗主皇帝:
     大明之于朝鲜,是父母之国,君尚之国,宗主之国,有‘两大恩。大造之恩,再造之恩。
     今奴骑已至黄州,进驻平山,渐逼王京。还请大明,救朝鲜国民于危难之间…”
     朝鲜和大明之间的情谊,远超一般的宗主国与朝贡国。
     大造之恩,说的是洪武二十五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废了高丽宗室自立,实行对大明“事大”的基本国策。
     在得到国民认可后,李成桂请求明朝赐予国号。
     明太祖以“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矣,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体天牧民,永昌后嗣”,定国名为“朝鲜”。
     从那以后,近三百年来,朝鲜在国书上,永远是以“有明朝鲜国”自称,极其恭顺。
     至于再造之恩,说的是万历二十年,已经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之役。
     入侵朝鲜的日军近二十万,舟师数百艘,分为九军,于朝鲜釜山登陆。
     三十年前朝鲜军队的战力虽比现在强上一些,却远远不及在战国时代拼杀的日本军队。
     仅三个月,日军就几乎占领了朝鲜全境。当时的朝鲜国王李昖,眼见就要亡国灭种,遂向大明告急,请求支援。
     万历皇帝力排众议,决定应朝鲜之请,发精兵相助。
     万历援朝之役,前后长达七年之久,最终明朝联军趁着丰臣秀吉病亡,日军撤退之际,在露梁海一举全歼日军。
     这次援朝,大明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可谓是倾国相助才使得朝鲜复国。
     现在朝鲜国内对大明的态度上,已经不是国王能说得算的了,朝鲜百姓对大明趋之若鹜。
     很简单,如果有国王不服从大明,那他们就会不断的政变、起义,换一个服从大明的国王。
     朱由校垂着眸子,紧紧盯着手中小印,听王朝辅说完,下列诸臣对是否援朝款款而谈,各抒己见。
     自打回了宫里,朱由校睡的反倒没有在军营时那样安稳了。
     朝鲜不能被逼向后金,这是底线。
     虽说朝鲜军备废弛,在大事上没有什么作为,但毕竟也能起到接应东江,接连辽左的效果。
     要是这次如历史上那样,被阿敏打得投靠了后金,东江想再打开局面,那可就是难上加难。
     朱由校的想法,与辽东经略、辽东巡抚二人不谋而合。
     离京这段时间,魏忠贤将琐事题本日日代批,然后报往行营呈朱由校御览,一些紧要奏疏,则留中不发。
     此时,朱由校拿起一份魏忠贤留在御案上的题本,眼眸微动,这是辽东那二位所上。
     “辽东经略熊廷弼、会巡抚洪承畴联奏:
     援朝不应轻动大军,可速发偏师,袭其空虚,冲其巢穴,使奴首尾牵掣,狼狈莫救。一举朝鲜可全,群虏可灭。
     我军、南有袁公,东有毛帅,北亦可令蒙古察哈尔部相助,以为盟军,若宁远再与东江联兵,不失为趁虚直捣黄龙之举。”

第145章 谁让你脸皮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