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明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清朗和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好嘞!”张铁柱看李明重新焕发精神,比自己吃了鸡腿还高兴,立刻挽起袖子,拿出砚台,舀了一大勺水,开始呼哧呼哧地磨墨,那架势,仿佛要把砚台磨穿。
     忠叔也难得露出一丝笑意,躬身应道:“老奴这就去办!”
     很快,李明的书桌上便堆满了忠叔搜罗回来的各种资料。李明埋首其中,时而凝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周教谕的三道题目,如同三座灯塔,指引着他将云溪的见闻、父亲的告诫、大哥的策论心得、太子的期许,以及自己一路走来的思考,熔于一炉。
     写“仓廪实而知礼节”,他不再泛泛而谈,而是结合云溪所见——那些被繁重漕役压垮、连饭都吃不饱的河工纤夫,他们何谈“礼节”?仓廪不实,礼崩乐坏,是赤裸裸的现实!他引经据典,却落脚于最底层的民生疾苦,呼吁轻徭薄赋,让民有恒产。
     写“漕运之利弊”,他更是如鱼得水。不再局限于书本上对海运、河运技术层面的争论,而是直指核心——利益!运河淤塞,清淤靡费,是官吏贪墨的温床;漕粮损耗巨大,是蛀虫中饱私囊的盛宴;百万漕工生计所系,是朝廷维稳的顾虑,却也成了不思变革的借口!他大胆提出“清吏治、查贪蠹”乃改革之前提,“恤漕工、谋出路”乃平稳之保障,言辞犀利,鞭辟入里。
     写“吏治清浊与民生疾苦”,云溪那个小小的仓吏,那个草菅人命的河工小头目,就成了他笔下最鲜活的例证!吏治之浊,如墨染清池,最终毒害的,是最底层的百姓!他痛陈胥吏之害,呼吁严格考成,重典治吏,将“民为邦本”的理念,化为了沉甸甸的控诉和恳切的建言。
     三篇策论,一气呵成。字里行间,充满了从云溪带来的烟火气、泥土味和沉甸甸的责任感。写完最后一个字,李明搁下笔,长长舒了一口气,只觉得胸中块垒尽消,神清气爽。这几日积压的郁气,仿佛都随着这淋漓的笔墨宣泄了出去,化为了考场上的锋芒!
     “好文章!”忠叔不知何时站在了李明身后,他虽不通文墨,但看着李明那专注投入、仿佛浑身散发着光芒的状态,就知道少爷写出了好东西。
     “嘿嘿,俺虽然看不懂,但明哥儿写字的样子,比戏台上的大将军还威风!”张铁柱憨憨地笑着,适时地递上一杯温热的参茶。
     李明笑着接过茶,心中充满了力量。他将三篇策论仔细誊抄好,封入信封,交给忠叔:“忠叔,烦请您尽快托人,将这封信快马加鞭,送回府城,亲自交到周教谕手上。”
     “少爷放心,老奴亲自去办!”忠叔郑重接过信封。
     策论寄出,李明的心彻底安定下来。他重新投入对四书五经和诗赋的温习中,状态比之前更加专注凝练。窗外的繁华,仿佛真的成了背景音。
     然而,就在院试前三天,一个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发生了。
     这天清晨,张铁柱照例第一个起床,准备去后院水井打水给李明洗漱。他哼

第105章 新的战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