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2章 应天书院[2/2页]

逐鹿北朝 红莲素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名应天,却并不是历史上的应天书院,但位置依旧是商丘古城南湖畔。
     商丘古城距此时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古有“江淮屏障”、“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所”的美誉。
     天下一统之后,高顺是要开凿大运河的,届时会途经商丘,西到京师,南达江淮,北到幽燕,十分便利,漕运商旅,八方辐辏。
     粮商、盐商、茶商、丝商等均集聚于此,促进商丘的商业活动,使之成为闻名遐迩的商业大都市,从而带动南北经济。
     高顺站在岸边,书院已经开工,从世家那里解放出来的曲部,正好解决了劳力问题。
     关于这些人的来历,其实大部分都是活不下去的百姓,天灾人祸让他们无以为继,只能投靠世家大族。
     和奴仆比起来,他们的待遇要好一些,因为要靠他们保境安民,所以都是身强体壮,平时吃的东西好一些。
     除此之外,他们还受过简单的训练,这已经和地方的府兵没有区别,只是他们不合法而已。
     工人有了,材料也是现成的,陈国覆灭以后,皇宫没必要留着,空着太可惜了,高顺直接下令拆除,只留下一些宫殿作为行宫别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时此刻,高顺终于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为什么有人喜欢战争,因为真的可以赚钱!
     一个国家想要赚钱,除了正规渠道外,其实还有其他的路。
     对内可以抄家灭族,一般大家族的积累丰厚,干一次都会收获颇丰,只不过这样有些不人道。
     对外其实也抄家,只不过抄的是国库,朝廷已经统计出来,仅凭陈国国库里的宝物,就足以补上这次战争的消耗。
     杀人放火金腰带,高顺舔着嘴唇,表面上痛心疾首,其实心里毫无波澜。
     一座书院罢了,能和偌大的皇宫比?
     工人的吃喝、工钱算什么,根本不需要朝廷买单!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朝中根本没人反对,唐邕在这方面比赵彦深精明,知道齐国越强大,就越有办法赚钱。
     上万名劳工劳动的场景,高顺也是头一次见,为了以防万一,高顺派綦连猛监工。
     日子一天天过去,书院渐渐有了雏形,高顺每天也没闲着,有很多事需要他过问。
     “殿下,百家书局的书送来了,是否暂时封存起来?”
     高顺闻言精神一振,等了半个月,教材终于送到了。
     “不,不需要封存,磨刀不误砍柴工,接下来可以组织招生!”
     “是。”
     “殿下,景泰布坊的掌柜来了,说朝廷要的学服做好了。”
     “哦?咱们去看看!”
     说吧高顺起身出门,跟随官员来到外面,只见一个富态的商人站在那里,见到高顺连忙行礼。
     “草民李泰,拜见殿下。”
     “不必多礼,学服在哪?”
     李泰一挥手,有人端着两个托盘上来,蓝白相间的汉服,看起来就十分顺眼,找人穿上一看,高顺满意地点点头。
     “继续制作,春秋两季都要有,按照一人两套再做五百套,凑齐一千套。”
     “多谢殿下!”
     老师、教材、服装、场地都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招生了。
     高顺命官府张贴告示,只要通过乡试的学子,无论出身都可以进入学院学子,并且允许女子报名,分单独的院落。
     书院并不是免费的,如果家中实在贫寒,可以申请助学金,只要你成绩优秀,朝廷可以供你念书。
     消息一出,立刻在江南引起轩然大波,尤其是张贴出来的师资阵容,有些先生是很多人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由于是在本地招聘、招生,所以并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学子们纷纷前来报名,南湖畔一时间更加热闹。
     很多学子迫不及待,每天都会来观察书院建造进度,他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讨论着未来。
    喜欢。
  

第172章 应天书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