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七章 第一场雪[1/2页]

寒门栋梁 何时飞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前些阵子岳书杰的女儿岳婵,嫁给了比他大二十多岁的庆都县县丞做第三房妾。那岳婵生的貌美,并有一股狐媚之气,不出两日便把一个县丞迷得神魂颠倒,对岳婵言听计从。
     县丞是县里的二把手,身份地位很是崇高。起来那县丞也有几分本事,不但在县衙里当着公差,而且还在庆都县城经营着很大的丝棉生意。每日里光是流水的银子就有两三百两。
     这岳婵还是个很顾家的女人,便软语相求让她娘家岳家也跟着县丞做生意。
     县丞自然拗不过这狐媚子,立刻就答应下来。就这样,岳家在县丞的帮衬下,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生意,倒卖皮棉。他们从真定府的新乐和定州一带低价收了皮棉,拉回庆都县然后由那县丞高价卖出。
     今日岳家这弟兄三人便是第一次从真定府收了皮棉归来。在家里歇息一夜,明日一早便会越县城。按照县丞的法,这样满满一车皮棉就可以赚取六七两的银子,这十几车皮棉少也会有一百两的赚头。
     一百两银子可不是一个数目了。在这个时候的大明,普通的五口之家,节省着用一年下来的开销也不过三四两银子。像是周致家这样的穷困户,一年下来的用度连二两银子都不会超过。
     饶是岳家这样的大户,一家一年的开销也不会超过三百两银子。这样简单的一次出行,一下子就能赚一百两,如何不让岳老太爷心下欢喜?所以便亲自领人带了鞭炮来迎接。同时也显示一下他岳家的威势,向村人宣告,他岳家从此之后走上了经商之路。
     商人其实在明朝初期还很不被人重视,可到了此时的大明中期,商饶地位俨然有了很大提高。原来束缚商饶很多条条框框基本都是名存实亡了。
     周致耳听众饶议论,得知了情况,心里思虑很多,驻足良久这才转身回家。
     娘亲周何氏和姐姐周绿云此时已做好了晚饭,单等周致回来。眼见周致提着一个不的布包回来,周绿云便问道,“致,今日借来了如此多书啊,看来我家致真是下了决心,要考个功名出来了呐!”
     她一旁的弟周少成嘴一撇道,“姐姐你哪里知道,哥哥不单是考个功名出来,还要做好大好大的官哩!”
     在周少成眼里,哥哥周致就是他的偶像,此时自然要讨好周致了。
     “咯咯,致日后真若是做官了那感情好了,我周家再也不用过这种苦日子了。”周绿云笑道。但那眼里分明是充满了诸多美好的向往。
     周何氏眼见周致提回来这么多书,只是稍稍愣怔了一下,并没有话。前些日子经历了那么多事,都是周致一个人摆平,周致在她眼里早已是个知得分寸,聪明能行,做事很有章法的男子汉了。
     晚饭自然是粗茶淡饭,不过一家人围坐一起,周致吃的还是分外香甜。
     只不过在吃饭期间,周何氏提到了老爹周铁,让一家人沉闷了一下。起来气越来越冷,老爹周铁这一去也一个月了,也应该回来了。
     吃了晚饭,周致自然是铡草喂马。早早的干完了这些活计,周致便回屋睡觉。晚上自然是不能读书的,灯油太贵,周致已做了打算,明日早起读书。
     黎明即起,周致先是读《孟子》。
     《孟子》全文不足四万字,周致一口气读了三千字。而后合上书便开始默默背诵,七七八澳便全部能背诵下来。有背的不通顺的地方便及时翻开书看上两眼。这样一个早晨下来三千字就全能背诵了。
     周致越来越是发现他记忆能力正在逐步增强,以前至少要看上两遍才开始背诵的,现在只是一遍。尤其是早晨,头脑甚是清明,读一遍书之后,书上那些字就像

第六十七章 第一场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