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9章 六百年一粟 沧海一梦[2/2页]

那些年,我们一起听过的歌 爱新觉罗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种穿越时空的悲悯之感,简直太妙了。
     流行与戏腔的结合非常具有完整感,既是古今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也是古人与今人之间的历史对话。
     即使是演绎着念白的田卫国,内心里也是大受感动。
     这就是京戏的魅力啊。
     尤其是最后的“一梦”两个字,更是以京戏长吟的方式演绎,使得时空感更加的强烈,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过去的紫禁城中,与古人对话一般。
     岁月变迁,六百年沧海一梦,透过一座城,看600年天下变局,时空交汇,十分的惊艳。
     这一段京戏念白,演绎出了当时崇祯帝的心态,在王朝落日的余晖下,崇祯迎着光亮,愿意相信自己能改变衰朽的明王朝,用尽了全力,努力的去回应历史。
     观沧海,盼一线生机,直面风雨的豁达与希望!
     同时,也给了如今的我们一些启示,在面对风雨困难险阻时,虽然我们会显得渺小无助柔弱,但不管怎样,都不能放弃寻找光亮的勇气和决心。
     在宿命未知时,也要拼尽全力,换来一丝光亮。
     即使深陷黑暗,也总能寻找到一丝光亮。
     做最无畏的自己,去寻找心中的光亮!
     在田卫国的念唱余音未结之时,宫书的副歌紧随而来,将整首歌的情绪再次拉升。
     “可是啊 我却 却愿意去相信”
     “最渺小最微弱最柔软最无畏的你”
     “用尽了全力 努力地去回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再无边再无尽再无解总有一线生机”
     “光亮你自己”
     “啊~~~!”
     仅仅一个字的高音转换,将积攒许久的情绪全部释放而出,仿佛在向着世界呐喊,势要完全冲破世俗的眼光,去找寻那微弱的光亮,也曾照亮自己!!
     三声鼓声咚咚咚而响,宫书以戏腔的方式再次将那一段念白唱了出来。
     “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蓑烟雨任平生”
     “畅音阁里终一叙”
     “六百年一粟 沧海一梦”
     惊艳,太惊艳了!
     宫书以他那铿锵有力,温柔坚定又清脆干净的戏腔,带领我们回溯和体味古人在面对国家民族大义和人生抉择时刻的心境。
     文化的传承最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到鲜活的人身上,去体会世事无常、时代变迁中那些永恒的生命与人性的光辉。
     这一段戏腔绝对能够成为经典中的经典。等到纪录片播出时一定会惊艳所有人。
     这首歌真的好特别,刚开始的浅唱低吟,以及高潮时对未来的迷茫和忧虑,后半段加上了磅礴大气的伴奏,乃至京戏念白和戏腔吟唱的升华,使得整首歌曲充满了无畏的力量和希望。
     同时,这首歌听起来又真的好感动,就感觉生命被唱出来了一样,层层渲染的感情一点点叠加上去,像是乌云背后透出的一线光亮,破开土壤冒出的一点新绿。
     到了最后的戏腔,让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仿佛在充满黑暗的房间里呆了许久,宫书突然把门推开,世界瞬间充满了光亮,他就站在这光明中对你说,这就是世界啊!
     总的来说,《光亮》是一首充满历史厚重感与情感深度的经典歌曲,宫书的演绎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歌曲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穿越历史的长河,我们渺小却坚韧。在冬日暖阳下的故宫,感受着千年的韵味与光亮。
     通过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坚韧,歌颂无畏地追寻光明的精神,鼓励人们相信内在的光亮。无论古今变化,我们都要努力地追寻、回应着那一线生机与光亮。
     因为,光亮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
    喜欢。
  

第189章 六百年一粟 沧海一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