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沈公子?34;陈师傅察觉异样。
沈公子没答话,跌坐在凳上。他解开锦袍,露出右臂:皮肤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粗糙,像蒙了层陶土。他颤抖着摸向脸,镜中映出的面容已面目全非:鼻梁高挺如陶坯,眼尾垂着两道泥纹,连嘴唇都泛着釉色的青灰。
34;你......你对它做了什么?34;他踉跄着扑向阿陶。
阿陶后退两步,撞翻了泥盆。陶泥泼在地上,竟渗出暗红的血。34;我......我只是用陶泥补了裂痕......34;她的声音发颤,想起昨夜烧窑时,窑火里飘出的不是烟火气,而是股熟悉的腥甜——像极了王屠户家媳妇摔碗时,从她袖口渗出来的血。
34;你当这是普通的修补?34;沈公子的声音变得沙哑,34;这瓷是用我母亲的骨血祭的窑!当年为了烧这只梅瓶,我娘跪在窑前求了三天三夜,最后......34;他突然抓住阿陶的手腕,指甲几乎掐进肉里,34;你补的不是瓷,是把我的命续给了它!34;
阿陶的手腕传来灼痛。她看见自己的皮肤下浮出细密的纹路,和沈公子臂上的陶衣一模一样。那是昨夜烧窑时,她为了让瓷更完美,偷偷往泥里加了自己的血。
34;原来......原来修补的代价,是要拿自己的命去填。34;陈师傅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个布包,34;阿陶,你娘临终前留的这个,你该看看了。34;
阿陶打开布包,里面是块残缺的陶片,边缘的纹路和她手上的陶衣分毫不差。布包底下压着张纸条,是她娘的字迹:34;阿陶,娘是窑奴的女儿,生下来就被刻上了陶衣。那些纹路不是装饰,是窑神给窑奴的记号——我们修补器物,是用自己的命换它们的完整。可后来我才明白,真正的修补,不是让器物完美,是让用它的人,学会和破损和解。34;
沈公子的哭声在窑房里回荡。阿陶望着自己手上的陶衣,忽然笑了。她蹲下来,捡起地上的陶泥,在沈公子的瓷瓶上轻轻一按——这次,她没再掩盖裂痕,反而顺着碎瓷的纹路,添了几笔粗陶特有的拙朴。
34;这样也好。34;她轻声说,34;裂痕也是瓷的一部分,就像伤疤是人的故事。34;
从那以后,阿陶的陶坊多了块木牌,上面写着:34;只修贫家物,不补富贵瓷。34;她补的碗会留着缺口,补的壶会带着磕痕,可每个来取器物的人都说:34;这纹路真好看,像画上去的。34;
有人问她:34;阿陶,你这手艺叫啥?34;
阿陶摸着手上的陶衣,说:34;叫39;陶衣39;。不是给器物穿衣服,是让每道裂痕都活过来,替主人记住那些没说出口的故事。34;
后来,吴江县的老人常说,陶家弄的窑火里有位陶神。她总蹲在炉边,用陶泥修补人间的遗憾。那些补过的器物上,都留着她独特的纹路——那是窑神的指纹,也是活着的印记。
喜欢。
第246章 陶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