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或许吧。毕竟……这才是大多数人的归宿。”
青峰县委大院的气氛,凝重、湿冷,却又在冰面下涌动着看不真切的东西。
市委督导组的到来没有欢迎仪式,只有高琳带着几个县委办工作人员,在县委大楼门厅里略显局促地等候。
三辆考斯特中型客车驶入院内,刹车时发出轻微的排气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首的车门开启。
市委副秘书长高启明迈步下车。
他约莫五十出头,身材保持得宜,穿着剪裁合体的藏青色夹克,梳着纹丝不乱的背头,面容白净,带着一副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眼神温和、平稳,甚至带着一点恰到好处的、属于市委领导的亲切笑意。
“高秘书长!一路辛苦了!”
高琳快步上前,伸出手。
高启明的手握上来,力度适中,带着公事公办的温热。
“高主任客气了。”
他的声音不高不低,语速平缓,自带一种让人放松的磁性。
“工作所需,谈不上辛苦。”
他的目光温和地扫过门厅里等候的众人,微微颔首致意。
没有居高临下的审视,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只有一种沉稳的、属于更高层级机关的从容。
他身后,督导组的其他成员也陆续下车,有纪检口的,有组织部的,有财政审计的,还有两位戴着眼镜、看起来像是政策研究室的“笔杆子”。
队伍构成复杂,目的昭然若揭。
“郑仪同志呢?”
高启明似乎很随意地问了一句。
“郑书记正在小会议室,准备下午的汇报材料,稍后就到。”
高琳回答得滴水不漏。
“哦,不急,工作要紧。”
高启明微微一笑,很是体谅。
在县委接待室简短寒暄后,高启明便提出:
“先开个碰头会吧,尽快熟悉情况,也好尽快投入工作。”
会议室里,气氛微妙。
郑仪坐在主位,高启明作为督导组组长,坐在他右手第一位。
其他县委常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以及督导组成员分列两旁。
“首先,我代表青峰县委、县政府,对市委督导组莅临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
郑仪的声音沉稳,开场白简洁有力。
“督导组的到来,充分体现了市委对我们青峰县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
话音未落。
“郑书记客气了。”
高启明温和地接过了话头,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所有人的注意力瞬间聚焦到他身上。
他脸上依旧是那副让人如沐春风的笑容。
“唐书记委派督导组下来,主要是学习,是服务。省联合工作组刚刚离开,充分肯定了青峰县在探索‘青峰模式、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这是郑仪同志和县委班子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结果,我们督导组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
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充分肯定了成绩,姿态放得很低。
然而,他话锋极其自然地一转:
“……当然,学习的同时,也要履行好市委赋予我们的督导职责。特别是这次围绕青峰县的舆情风波,虽然省工作组给出了明确结论,但市委也明确指出,我们在舆情风险预见性、应对处置的敏感性、以及重大事项报告流程的规范性上,存在需要深刻反思和改进之处。”
“职责所在,还望郑仪同志和在座各位同仁理解、支持、配合。”
没有一句重话,没有一丝指责。
但“舆情风险预见性”、“应对处置敏感性”、“报告流程规范性”——这三个由唐国栋转述自刘继尧副书记、并经由市委常委会“盖章定论”的词语,像三根无形的冰锥,精准地钉在了会场每一个人的心头。
这是定性!
是市委对郑仪这位新任县委书记工作“失误”的官方背书!
所有人的目光,或快或慢,都下意识地瞟向了主位上的郑仪。
他依旧是那副平静无波的表情,仿佛那三个词只是轻飘飘的羽毛,落在他身上便滑开了。
郑仪微微颔首,迎向高启明温和却不容置疑的目光:
“高秘书长代表市委提出的要求,我们县委坚决拥护,深刻领会,并将全力配合督导组的工作。有问题就整改,有不足就弥补,这是我们对市委、对青峰县老百姓应有的态度。”
他的回应同样滴水不漏,承认“要求”,但回避了“问题”,强调“整改”和“配合”,将姿态放得更低。
“好!郑仪同志有格局!”
高启明赞赏地点点头,笑容更深了些。
“那我们就进入正题。”
喜欢。
第233章 心灰意冷,一蹶不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