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3章 典型的条线斗争[2/2页]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风时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郑处长有什么指示,随时吩咐。”
     郑仪颔首:
     “工作上的事,我们按照规矩办就行。”
     许建林走出办公室,带上门时手上刻意放轻了力道,没发出半点声响。
     走廊上的中央空调嗡嗡作响,他松了松领口,这才发现后背已经湿了一片。
     传闻中这个26岁的副处长是个硬茬,从巡视组杀出来的狠角色,今日一见倒没有想象中那般咄咄逼人。
     至少刚才谈话时,郑仪始终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不像严明那样动不动就拍桌子。
     但许建林浸淫组织系统二十年,深谙越是这样不动声色的人,越难琢磨。
     许建林回到办公室区域,沿着开放式办公区的过道慢慢走向自己靠窗的工位。
     隔壁工位的小赵正埋头整理文件,抬头见他回来,随口问道:
     “许科,新处长找你啥事啊?”
     “例行汇报工作。”
     许建林轻描淡写地应了一句,坐下来打开电脑。
     他的办公桌收拾得很整洁,左侧摆着几份待处理的干部考察档案,右上角贴着女儿画的向日葵简笔画。
     “这年轻人,不好糊弄啊。”
     郑仪看材料的角度和提问的方式,绝不像个初来乍到的新手。
     那些看似随意的问询,句句都点在关键处,对组织系统的门道摸得门儿清。
     他绝对不是随便调来丰富资历的。
     许建林打开电脑,调出临州班子的考察材料,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在【情况说明】一栏里补充了几条新信息。
     其中一条特别标注:
     【巡视组反馈后,临州市委未作补充说明】。
     这是个微妙的信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该站队的时候躲不过去。”
     他叹了口气,把文件保存。
     在省委组织部混了这么多年,许建林很清楚,新领导上任,最忌讳的就是底下人耍小聪明。
     既然郑仪已经盯上了临州的调整方案,那他这个老科长就得调整工作方式了,至少明面上,得让新处长觉得自己可靠。
     至于更深的水......
     许建林揉了揉太阳穴,决定先观望。
     办公室。
     郑仪翻开标有金色回形针的文件夹,张松林的考察材料赫然映入眼帘。
     40出头,临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出身,在任期间推动临州港扩建工程落地,是临州这些年招商引资的核心功臣。
     照片上的男人浓眉方脸,眉宇间透着股精明强势的气场。
     郑仪细细翻阅履历部分:
     张松林,42岁,汉族,中共党员,临州大学经济管理硕士,历任临州市政府办公室秘书科副科长、临州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管委会副主任、主任,现任临州市副市长。
     “秘书出身......”
     郑仪轻声自语。
     这类从领导秘书起步的干部向来是组织部关注的重点,他们往往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政治资源。
     举报材料附在考察报告的最后一页,上面盖着“内部资料”的蓝色印章。
     举报人称张松林在开发区主任任上违规干预土地招拍挂程序,为某房地产企业量身定制竞标条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纪委核查意见写着:证据不足,暂未发现违纪线索。
     这句话,在体制内混久了的人都知道意味着什么。
     不是真的没问题,而是“还没查到”或者“不想查”。
    喜欢。
  

第143章 典型的条线斗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