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徐哲旭的拳头在桌下攥紧又松开,目光阴沉地看向郑仪,这个25岁的年轻人,上任第一天,就当着全处室的人,直接挑战他的权威!
     但他不能翻脸。
     郑仪手里的那份国家科技部的内参,明确提到了第三代半导体的战略方向。只要郑仪拿着这份文件,徐哲旭如果反对,就是“违背国家政策”;如果支持,就是承认郑仪的判断比他更准。
     进退两难。
     最终,徐哲旭深吸一口气,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既然郑处长已经有了决定,那就先按这个方向推进。”
     他话锋一转:
     “不过,产业处的工作一向讲究程序合规,贸然跳过审核流程,万一出了问题……”
     郑仪淡淡地打断他:
     “徐处,程序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结果,而不是让结果卡在程序里。”
     “如果三江大学真的能突破技术瓶颈,产业处的任务就是扫清障碍,而不是制造障碍。”
     “至于出了问题——”
     他目光扫过会议室里的所有人,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我负责。”
     三个字,掷地有声。
     徐哲旭脸色彻底沉了下来。
     郑仪这已经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了,而是直接夺了他的权!
     他分管半导体项目已经三年,项目迟迟没有进展,本就难逃怠政之责。现在郑仪一上来就打破常规直接推进,摆明是在指责他办事不力!
     但偏偏郑仪的做法又符合政策方向,甚至拿到了科技部的内参背书,徐哲旭根本无法反驳!
     “还有谁有意见?”
     郑仪环视众人。
     会议室鸦雀无声。
     “好,那继续下一项,新能源项目。”
     ……
     散会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半。
     两个多小时的会议,郑仪几乎推翻了产业处原有的所有工作节奏,对半导体、新能源、传统产业转型三个重点方向全部做了调整,甚至直接点名了几个长期拖沓的项目责任人,要求他们限期整改。
     整个产业处一片哗然,但没人敢公开反对。
     徐哲旭全程阴沉着脸,只在最后勉强表态“配合工作”,便匆匆离开。
     徐哲旭关上办公室的门,手指微微发颤,眼底压抑着怒火。
     他缓缓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深吸一口气,不是愤怒,而是在思考。
     因为郑仪的到来,他苦心经营的舒适区被彻底打破了。
     半导体项目卡壳?
     新能源审批拖延?
     产业政策进展缓慢?
     这一切,本来就是徐哲旭故意为之。
     他太清楚产业处的权力运作规则了——越慢,越能制造“需求”。
     半导体专项为什么迟迟不落地?
     因为华微电子和三江大学在争主导权?
     可华微电子的董事长于华是谁?
     徐哲旭的老同学!
     三江大学的李教授又清高又死板,向来不愿意跟地方政府“配合”,徐哲旭自然倾向于华微电子。
     每一次协调会议,都有名目繁多的“差旅费”“咨询费”“专家评审费”,最终落入了谁的口袋?
     新能源项目的审批为什么冗长?
     因为企业为了加快流程,不得不“托关系”,甚至主动邀请某些人“担任顾问”。而徐哲旭手里握着的,就是这层“关系”的钥匙。
     传统产业转型为什么迟迟不敲定试点?
     因为各地市都在竞争这个政策红利,谁能争取到,谁就能拿到几个亿的补贴。所以,谁能提前知道政策风向,谁就能从中获利。
     慢,就是一种权力。
     他徐哲旭深耕产业处十几年,表面上兢兢业业,实则操控节奏

第107章 慢的权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