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凤阳府巡抚衙门,已经是夜里的亥时,他没有用晚膳,直接饥肠辘辘的,来到自己的房间。
此时,宋智正在房间里,等候差遣。
他看到唐明云回来之后,立刻起身作揖道:“唐大人来了,一路辛劳。”唐明云问道:“宋大人,烦请通禀一声。告诉范大人,我回来了。”
宋智说:“范大人在书房里开会,颍州城外,山下的一个村落,被泥石流掩埋。村庄,房屋尽数被毁。刚才报上来的时候,据说还有十几家农户被压埋。另外,宿州城外的堤坝,被山洪冲毁。堤坝外的村民,皆被水冲走。此外还有其他地方,发生了一些洪涝灾害。范大人正召集各位大人,商讨应对之策。”
唐明云说:“既如此,劳烦宋大人。我在后门外的面摊上,吃一碗面。晚上赶路太急,至今还没有吃饭。若是范大人开完会,劳烦宋大人知会我一声。”
宋智点点头说道:“唐大人,快去吧,这里有我,你放心。”
唐明云绕到巡抚衙门的后门,门外的路边有一个面摊。
唐明云要了一碗面,狼吞虎咽的往嘴里塞。
一碗面下肚,他还没有尝出味道,就赶紧结完账,匆匆忙忙的回到巡抚衙门。
此时,范明书房内的会议还没有散。
因为连夜不断的大雨,各州县洪涝灾害,造成损失的折子,连夜递进了范明的书房。
范明带着众位大人,想着应对之策。
唐明云便坐在房间里,和宋智闲聊。
他问宋智:“宋大人,不知范大人,连夜把我唤回来,所谓何事?”
宋智说:“唐大人,具体的事情,我也不太清楚,范大人也没有跟我说。但在我看来,应该和此次凤阳府,扫黑除恶之事有关。今早,知府衙门送了一份折子过来,说是此次扫黑除恶,下面的大人们意见很大。各个衙门也都因为此事,出现了分歧,并闹的不可开交。另外,最近,桃花汛泛滥,各州府都需要人。可是现在大量的士兵,和侍卫们深陷在扫黑除恶的公务里。这几天,在范大人的书房里,不断的有大人建议,停止五州十三县的扫黑除恶公务,将一切的重心,放在防洪防汛救治灾民上。等到讯期,过了之后再商讨,是否应该继续扫黑除恶。”
唐明云听到宋智这么说,心里也明白了。
提出这些意见的人,有一部分是替范明,设身处地的着想,想让他借此机会收手,莫要让有心之人,抓住把柄大做文章。
可还有一些大人,是在给范明施加压力,让他就此收手,对双方都好。此番腹背受敌,唐明云能感觉得到,范明受的压力有多大。
直到第二天凌晨,范明书房里的会议才散去。
唐明云听到各位大人出门的时候,立刻和宋智一起,收拾范明的书房。虽然有些大人已经离去,但是他们讨论的事情,似乎还没有讨论完,依旧有好多大人,在范明的书房里说事。
唐明云对宋智说道:“宋大人,天色已晚,不如你先回去吧。范大人这边,不知道要搞到什么时候。”
宋智说:“再等等吧。最近忧患之际,每天都是这么晚,我都习惯了。”唐明云说:“桃花汛期是非常时期,这个时候,又要防洪防灾,还要赈灾,放粮,救灾民。洪水一退,极容易染上瘟疫。一想到这些,就头疼。”
宋智说:“是呀!今年也不知道怎么了,感觉今年的灾害,比往年都多。我那天在外面听人说,这是上天降下的惩罚。说是凤阳府来了一个文弱的巡抚大人,弱不禁风,镇不住这个地方,才导致灾祸丛生。”唐明云说:“一派胡言。这些话,你可不能外传。”
宋智小声说道:“我自然只是跟你说一说了。”
唐明云说:“这些人,不过就是借题发挥。凤阳府年年都有桃花汛,只不过,堤坝在前几年刚修好,能够抵挡一时的洪涝灾害。刚好今年抵挡不住了,这也是正常的。前几年避免了灾害的发生,老百姓就放松了警惕,衙门里也放松了警惕。今年灾害多了起来,和衙门里的大人有什么关系?子不语怪力乱神,我等读书人自然也不要妄议。”
宋智说:“恐怕,远没有你想的这么简单。有些大人别有心机,把这些灾害,和扫黑除恶连在了一起说事儿。摆明了,心怀不轨。”
唐明云说:“这些捕风捉影的话,你切不可在老爷面前说。”
宋智说:“我自然不会说,我又不傻。不过,就算咱们不说这些话,自然会传到他的耳朵里。”
唐明云说:“别人是别人的事儿,咱们管好自己就行了。老爷日理万机,公务繁多,咱们就不要,拿这些琐碎的事情,来占用他老人家的时间,扰乱老爷的心智了。”
两人正在小声嘀咕着,这个时候,范明走到两人的身边,看着唐明云说到:“明云回来了,来坐吧。”
唐明云点了点头,跟在范明的身后,等待范明就坐。
这个时候,宋智给他们一人倒了一杯茶。
范明再次,指了指唐明云身边的椅子,说道:“明云,这两个月辛苦了,是不是瘦了,也黑了,快坐吧。”
唐明云见范明坐下之后,也坐在了椅子上。
范明对宋智说道:“宋大人,我和明云聊几句话。一会儿明云送我回府就行了。这几日,你辛苦了,快回去休息吧。”
宋智告辞之后,范明对唐明云问道:“明云,最近怎么样?在州县里活动辛苦吗?”
唐明云叹了一口气,说道:“老爷,奴才没有把事儿办好。”
范明说:“不必如此。这事也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做完的。跟我说说,下面的情况吧。”
喜欢。
第221章 水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