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不难得出,赵光明,董凡和沈晓阳,是杜如晦死亡一案的嫌疑人。
为了增加真凶的心理压力,凤阳府都察院故意将,除了三位大人之外的其他大人全部放走。
只留下这三位大人,在凤阳府的郊外别院,继续过着与外界断绝联系的生活。
在放走其余调查小组的大人之前,由凤阳府巡抚衙门和凤阳府都察院牵头,在宋廉的主持下,和杜如晦的调查小组的全部大人开了一个会。
宋廉在会议上,对众人说道:“都察院和巡抚衙门,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查工作,已经证明了有些大人是无辜的。现在我宣布,对部分大人,解除羁押审查。以下我念到名字的大人,可以自行离开房间,收拾自己的个人物品。在一炷香之内,离开别院。别院外面,咱们督察院准备了马车,接各位大人回府与家人团聚。”
宋廉念名字的时候,每念出一个名字,就会听到,会议上的大人们一阵欢呼。
最后在房间里,除了宋廉之外,就剩下三个人。
这三个人中,沈晓阳表现得十分愤怒。
他当即拍案而起,叫嚣道:“为什么我不能回家?我做错了什么?都察院为什么要关我的禁闭?”
宋廉并没有搭理他,只是淡淡的说道:“此事,已经离真相不远了。劳烦各位大人再等等。”
与此同时,赵元带着一队人马在外面,地毯式的调查杜如晦一案。
最终,一件陈年往事,在赵元的调查中,浮出水面。
当年杜如晦在寿州,任从七品判官的时候,寿州州府衙门里的一名侍卫,实名举报他。
说是杜如晦,以权谋私,在任职期间,用自己的权利,要挟这个侍卫,胁迫他的妻子,多次服侍杜如晦。
这是一名实名举报信,信中所列事项,均有证人证据。
依《大明律》,这种信件肯定是要一查到底的。
可不知道为什么,寿州州府衙门的很多大人,看到这封举报信之后,变成了各位大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大家纷纷持有一边倒的态度,说这个侍卫是个窝囊废。
别的男人,若是被带了绿帽子,巴不得把家丑藏起来不外扬。
他就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竟然到处嚷嚷。
这件事儿,在寿州名利场上,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讯。
与此同时,凤阳府的巡抚衙门和督察院,也收到了这封信。
当时,时任凤阳府巡抚衙门,巡抚大人林渊,得知此事之后,在举报信上,用朱笔批示,要求凤阳府都察院,立即着手,彻查此事。
这样的案子,放在凤阳府都察院来说,实在是太小了,完全可以让寿州州府衙门来查办。
可无奈,林渊亲自过问此事,并且要求凤阳府都察院出面彻查,都察院只能按照林渊的意思来办。
当时经手这桩案子的,正是督查院的赵光明。
赵光明觉得,此事只不过是一桩小
第162章 陈年往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