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杜如晦已经死了四天了。
在这四天的时间里,足可以做很多事情,来将这些痕迹清理掉。
所以赵元对此,并没有一点儿把握。
不过,就算找不到也没关系。
若杀人凶手,真的在这些大人中的话,那么现在对他们的调查,无疑是给他一种精神上的压力。
如此监禁,也是为了让他明白,凤阳府督查院衙门里,已经开始怀疑杜如晦的死因,并重新审理调查。
这些都察院的大人们,个顶个的聪明。
他们知道,上面儿不可能没来由的对此案产生怀疑。
他们一定是从哪里,发现了某些证据,然后才大动干戈。
从刑侦的角度来看,只要这个案子是你做的,就一定会留下证据。
关键在于,这证据会不会被发现。
面对如此严密的调查和封锁,若是杀人凶手,还可以稳如泰山,从容不迫,在现实生活中,是绝不可能的。
就算是几进宫的犯人,在面对刑讯调查的时候,也不可能像没事儿的人一样。
毕竟,心里的起伏,会引起一系列身体的反应。
这是宋廉和赵元多年办案,总结的结论。
在犯罪杀人凶手,没有动手之前,他可以自我安慰,说是此项计划在脑海里演示的天衣无缝,一定不会被人瞧出破绽的。
若是作案之后,就不会有这种心里安慰了。
就算是犯罪杀人凶手,真的把现场做的天衣无缝,也把身上处理得十分干净,毫无痕迹。
但他内心的痕迹,是永远都无法被处理掉的。
都察院一旦介入,调查杀人凶手心里的痕迹,就会与日俱增。
赵元这么做,同时也是在和杀人凶手,打一场持久的心理战。
事实证明,赵元这么做,收获颇丰。
杜如晦死亡之后,调查小组的日常公务被打乱。
甚至可以说,他们的一些工作,也因此停顿了下来。
当然,这些停顿的工作,是一些日常琐事。
可恰恰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日常琐事,为赵元侦破此案,提供了关键性的证据。
比如,调查小组住的每一个院落里,都有一个公用的茅厕。
调查小组,负责日常生活的那路人马,安排了专人,来打扫卫生。
而打扫卫生的这个人,有一项每日必做的任务,那便是清理茅厕竹篓里的便纸,还要每日清扫茅厕。
杜如晦上吊身亡之后,大家都感觉到,调查小组在这座别院里,住不了几天。
这种后勤之类的事情,也就做的不用那么仔细了。
所以竹篓里的厕纸,就再也没有清理过。
而茅厕,就更没有人前去打扫。
偶尔有时候,后勤人员用一桶水简单冲一下地面。
有时候冲的不彻底,就会有粪便的残留。
下次有人,来如厕的时候,新的粪便,会粘在残留物上。
最后越粘越多,随手一冲,肯定是冲不掉了。
所以赵元在搜集证据的时候,在茅坑的周边,收集到了多日未曾清理的便纸。
以及残留在,茅坑附近的粪便。
喜欢。
第160章 不起眼的角落[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