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0章 明争暗斗[1/2页]

大明狂相 明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手握重权的李斯文,看到陶阳没了靠山的支持,便不择手段的开始对他的报复。
     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
     饱受心理折磨的陶阳,曾想调离凤阳县,去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
     可是,他的调任申请,一直被李斯文牢牢卡住,留中不发,坚决不予批复。
     李斯文对陶阳的所作所为,再一次刺激了年少轻狂的陶阳。
     既然在官场上,受奸人所迫,不能如意。
     陶阳便把自己的目光,放到了银子上面。
     他并没有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来收受贿赂。
     也没有封金挂印,一怒之下,辞官而去。
     而是把大量的精力,扑在了从商上。
     他通过自己在衙门里的地位,从外夷那里,引进了玉米、地瓜和烟草等一些紧俏的东西。
     然后,通过自己人际关系,问票号借了一大笔银子,包下了凤阳县郊外的百亩良田。
     通过种植玉米地瓜。连同在凤阳县里贩卖烟草。
     陶阳一时间,赚的盆满钵满。
     一两年的时间内,他不仅还清了债务,还赚了很多银子。
     陶阳的口袋充盈了之后,利用银子,结识了更多的人脉。
     然后,他用自己这些人脉,和李斯文继续内斗起来。
     陶阳和李斯文的内斗,恰恰犯了名利场上的另一个大忌。
     在一个封建统治王朝里,士农工商的思想,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已经被街头巷尾的老弱妇孺皆知。
     再富有的商人,其地位,远不如一个一贫如洗的穷酸秀才。
     在大明王朝里,有钱并不能使鬼推磨,有权才可以。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斯文在知县衙门里和陶阳的内斗,一直占着上风。
     李斯文之所以,一直不让陶阳调离凤阳县。
     是因为,只要陶阳在凤阳县县衙里,为官一日。
     李斯文就可以很轻易的压制陶阳一日。
     若是陶阳一旦调离凤阳县,天高海阔,任他高飞。
     到时候若想再整治他,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陶阳的位子,一直被李斯文,牢牢的按在风阳县的县衙里。
     李斯文的目的,就是想让陶阳郁郁寡欢,一怒之下,辞官离去,从此做一介布衣。
     此时的陶阳,并不在意这一官办职。
     他也不想着去调任到,其他的县里做事了。
     他反倒感觉和李斯文的内斗,成为他每日的必做之事。
     即便如此,陶阳也仅仅只能做一些,干扰李斯文的事情而已。
     对于李斯文在凤阳县的地位。他也无法撼动。
     当时青楼刚刚在凤阳县兴起。
     整个凤阳县里,那种不成规模,由地主和商人经营的青楼不在少数。
     可是,真正有排面的青楼,只有一家。
     是一个京城里的富商创办的。
     有一日,陶阳听闻李斯文邀请,凤阳府巡抚衙门里过来视察的几位大人,去那里饮酒作乐。
     他便暗地里派心腹之人,把整个青楼全部包场。
     李斯文兴高采烈的带着凤阳府来的上差们走了进去,连大门都没迈进去,便又败兴而归,狼狈不堪。
     第二日,李斯文又请上差们,去凤阳县的一家酒楼,喝酒用膳。
     陶阳再次派人提前赶往那家酒楼,将他们家里所有的招牌菜,全部打包。
     他让酒楼里的大厨连轴转,只要是他们

第80章 明争暗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