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章 无利不争[1/2页]

大明狂相 明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冯大人说道:“袁大人。下官仔细算了一下。
     您提到的那些应该告老还乡,但是尚有官职的,一系列的问题。一共有一十八位大人。
     还有一些一年前,人事上遗留下来的问题,涉及二十多位大人。
     再加上范大人刚才提到的四个缺,那便是有四十多个位子,需要调动。
     如果这四十多个位置,全部解决的话,每解决一位大人,他们身后可能需要动四五个人。
     如此一来,那便是一二百位大人的人员调动。
     告老还乡的那些大人们好说,一律全部劝退。
     可是那些超过任期的大人们,和尚未妥善安排官位的大人们怎么办呢?
     按照吏部的程序,此类型的人员调动,都需要吏部一一表决批示。
     这一两百位大人的程序,批下来后,怎么都得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了。
     下官说的是顺利的情况下,再加上吏部的程序走完之后,文书和任命,也需要到位。
     衙门里不仅会忙的不可开交,那些大人们的公务。也未必能处理妥当。
     对于某些出缺的位置。
     比如布政使左参议和凤阳府通判,已经出缺一年半的时间了。
     这两个位置,不能再继续空下去了。
     所以下官觉得,我们应该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来解决凤阳府目前的人事问题。
     下官以为,人员安排,不宜屯积解决。适合逐步攻破。”
     范明接着冯绍文的话,继续说道:“冯大人这个因地制宜,逐步攻破的举措,是完全符合我们凤阳府当下实际情况的。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决定采纳冯大人提出的意见。
     先解决,几个重要职位出缺的问题。
     我还有个顾虑,从今天起,再过不到两年的时间,凤阳府内,很多大人的任期就满了。
     到时候,很多大人们的位置都需要变动。
     如果此时我们就要全部解决的话,一两百个位置的变动,仅是通过吏部考察这一项。就需要半年多的时间。
     到那个时候,凤阳府人事方面的工作,反而不太好处理了。
     话又说回来了,这次动了的人,一年以后,他们的位置还动不动呢?
     这些问题。需要各位大人和范某一起考虑。
     也是因为,有这么多的问题出现,范某才会比较认同,冯大人提出的意见。
     咱们把这两件事儿,统一变成一件事儿去处理,全部放在后年的人员调动上。
     说到后年的人员调动,我再多说两句。
     冯大人的工作,需要提前进行。
     从现在开始,你和你手下的人,开始着手考虑此事。
     眼下,我叫各位大人来,以我之见,冯大人的提议十分合理。
     因地制宜。随机应变。
     既然有四个空出来的缺,比较着急,我们先解决这四个缺。
     其余的位置,公事公办。”
     许强说道:“范大人和冯大人说的对,那就因地制宜。特事特办吧。”
     袁震看到许强,也同意了他们两人的说法,他自然也不好再有异议。
     就算有异议,按照一贯少数服从多数的准则,他的意见并不占上风。
     更何况,范明说的没错。
     此时,若凤阳府的人员来一次大的调整。
     仅吏部考察这一项,就需要将近半年的时间。
     一年多以后,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人,任期已满。
     凤阳府的各位大人们,还需要大的调动,
     这无疑是在给自己人制造困难。
     而且对凤阳府开展以后的工作。极为不利。
     这便是为什么,范

第66章 无利不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