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45章 疑似寇季第四个学生出现[2/2页]

北颂 圣诞稻草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趾经过了洗礼,已经感受到了什么叫大战。
     可是交趾以西的那些国邦,战斗起来依然很斯文。
     如今,曹利用这一头猛虎,带着一群武装到牙齿的猛虎,冲进了他们的领地。
     其结果不言而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指望一个举国上下仅由几千套简陋铁甲的国邦,跟曹利用率领的数万全员穿戴着铁甲的兵马抵抗,根本不可能。
     唯一能对曹利用造成伤害的,恐怕就是他们手里的象兵。
     但是象兵也仅仅能震慑曹利用而已。
     击溃曹利用不可能。
     曹利用任职过大宋枢密使,可以有效的利用手里数量庞大的床弩。
     大象又如何。
     一定数量的床弩齐射出去,大象得当场毙命。
     还有曹利用研究出的火弩流星箭。
     以及偷偷研制出的一些酷似于药发傀儡的大炮仗,足以克制象兵。
     寇季几乎可以预料到,在一年以后的某一日。
     曹利用会在交趾的西方,立起自己的王旗。
     王曾听到了寇季的话,沉吟着道:“寇相的意思是,让交趾郡王将那些城池交出来?”
     寇季摇头道:“我大宋现在这个状况,不适合继续扩张。逼迫他交出新得之地,对我大宋有害无益。
     现在要做的是,尽快将邕州的永宁军调遣入交趾,在交趾边陲设防。
     然后再交趾边陲开设边市,疏通道路,帮交趾郡王消化战利品。
     他现在正在极速扩张自己的疆土,根本不可能闲下来休养生息。
     我大宋刚好可以借机跟他做交易,我们可以将很多货物压到一个极低的价格。”
     王曾闻言,陷入到了沉思。
     赵祯叹了一口气,“交趾郡王此次向我大宋索要了不少物资。我大宋在集中了这些物资以后,民间都已经露出了匮乏之态。
     哪还有什么余力跟交趾郡王做交易。”
     寇季笑着道:“交趾郡王此前索要的只是一些战场上所需的物资。像是百姓们需要的一些物资,他索要的并不多。
     随着他快速的扩张。
     手底下的百姓数量必然暴增。
     所需要的东西自然多了。”
     赵祯和王曾一愣。
     王曾沉吟着道:“若真是如此的话,倒是可以让蔡齐尽快的开设边市。”
     如今大宋开设的边市数量可不少。
     由于边市大多开设在大宋境内,所以收取的商税并不小。
     大宋借着边市赚取了许多钱财。
     大宋君臣都见识到了边市的好处,所以对开设边市都很积极。
     就是户部在这方面相对有些拖后腿。
     不过在寇季整治了一番后,也变乖了。
     赵祯在王曾话音落地以后,开口道:“朕会派人去给蔡爱卿传旨,也会尽快吩咐枢密院下令,让永宁军调遣入交趾。
     交趾的后续,但是不用操心了。
     现在我们要操心的是,秋收……”
     秋收是一个喜悦的日子。
     但赵祯的语气中却充满了担忧。
     原因无他。
     去岁年终和今岁年初抵达辽地的那些地方兵,早早就被分配到了地方。
     在经过了长久的劳作以后,已经看到了粮食在向他们招手。
     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写信给家里,让家里人迁移到辽地去了。
     等到秋收以后,此事就会形成浪潮。
     到时候数百万人会向辽地涌去。
     此事不仅对辽地是一个考验,对朝廷也是一个考验。
     更重要的是,寇季和赵祯借着募兵迁移百姓的目的,也会被所有人察觉。
     地方上的豪门大户若是不借机闹妖,那就出怪事了。
     王曾和寇季在听到了赵祯的话以后,跟着拉下了脸。
     寇季沉声道:“此事我们已经做出了部署,各地的关口已经打通。百姓们可以畅通无阻的前往辽地。
     辽地的屋舍,也搭建的差不多了。
     一些地方没有办法搭建屋舍,也挖了窑洞。
     再加上辽地如今大部分城池内的屋舍都是空的,安置百姓应该不是问题。
     各地方兵也打过招呼了,他们会盯着百姓们迁移。
     有人趁机闹事的话,他们会当场拿下。”
     赵祯郑重的道:“朕不是担心这个……”
     寇季闭上了嘴没有言语。
     他也清楚,最关键的不是这个。
     最关键的是那些豪门大户不放人。
     他们跟地方官府多有联系,家里很多人都充任着衙门里的小官小吏。
     他们可以借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扣下百姓。
     比如双方签订的短工、佃户契约没有到期,不能离开。
     又比如听到了风声,骗百姓签订一份新的契约,强留下百姓。
     又或者以欠债人的身份,强留下百姓,让他们换完了债再走。
     甚至可以动用大义的名分,压迫着百姓留下来。
     比如,某豪门大户是某氏族的族长。
     他不点头,谁敢离开。
     有人离开,他就能动族规。
     在乡野之间,动族规杀人的比比皆是。
     族里的人认可,没人会告官。
     民不举,官不究。
     此事纵然到了明清两朝依然盛行。
     甚至到了相对开化一点的民国,也是如此。
     族里动用私刑,说沉塘就沉塘,谁也没有脾气。
     族长杀人立威。
     瞬间能将族里所有人镇压下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到时候谁都走不了。
     不仅走不了,说不定还会被威逼利诱着将远在辽地的子嗣叫回来。
     所以,大规模的迁移百姓,困难重重。
     “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王曾忍不住开口。
     寇季思量着道:“辽地的将士们传信,必然会通过官驿,我们可以扣留他们的信件,先选一地试试。
     看看会出现什么困难,有什么方法解决。”
     赵祯点点头道:“那就先试试再看。”
     商量完了此事。
     寇季和王曾离开了资事堂。
     二人回到了政事堂以后,一直在考虑如何迁移百姓。
     但考虑到最后,也没有考虑出一个妥善的法子。
     “难道要用强,或者用骗?”
     寇季回到了竹院以后,躺在竹院的躺椅上细思。
     一个白白净净的胖娃娃,迈着小步子,噔噔噔的从他面前晃了过去。
     没一会儿抓着一个毛毛虫到了寇季身边,扑腾一下往寇季脚下一坐,抓着毛毛虫就往嘴里塞。
     寇季见此,叹了一口气,将小家伙抱了起来,拍掉了小家伙手里的毛毛虫,顺势将一颗霜糖塞进了小家伙嘴里。
     小家伙含着霜糖,冲着寇季咯咯直笑。
     口水顺着他的嘴角流下,滴落在了寇季手上,黏糊糊的。
     寇季再次叹了一口气。
     “你说你一个字都不认识的小屁孩,跑到我这里来学学问,你能学个啥?”
     小家伙只是冲着寇季傻笑,根本不说话。
     自从寇季收了王安石和曾巩入门以后,麻烦就上门了。
     到竹院里求拜师的人络绎不绝。
     有慕名而来的,也有向嫣主动引荐的。
     若不是竹院的门槛足够高,恐怕前来拜师的人会更多。
     毕竟,寇季门下除了新入门的三个弟子外,剩下的那些,没有一个平庸的。
     混的最差的都是一州知州。
     如今汴京城里盛传,入了寇季门下,以后出仕,混的最差,那都是知州。
     然后是人是鬼全来了。
     毕竟,有些正牌的进士,有可能一辈子也混不到知州的位置上。
     比如王安石那个爹。
     混了这么多年,还是个县官。
     所以,入了寇季门下,最差都能混一个知州,其效果可想而知。
     一些人是真的奔着学问来的。
     可更多的是为了仕途。
     寇季当着向嫣的面放出话了,向嫣又把话放出去了,所以没办法直接拒绝。
     所以寇季将自己那两个弟子拽出来,跟那些前来拜师的学子斗了一场。
     毫无疑问,两个妖孽级的家伙,单方面屠杀了他们。
     寇季顺理成章的将他们拒之门外。
     但是有些人,却没办法拒绝。
     比如趴在寇季怀里的这个小家伙。
     他娘抱着他到了竹院,也不说拜师。
     就说让孩子跟他世伯亲近亲近。
     一亲近,就待着不走了。
     他娘虽然没说,但是其心不言而喻。
     别的孩子,寇季还能让人送回去。
     可这孩子没办法送。
     人家在竹院里赖着那是应该的。
     谁叫寇季当时嘴欠,非要认他爹做弟弟。
     没错,这小家伙就是狄青的儿子狄咏。
     送他过来的就是曹二姐。
     狄咏是狄青的次子。
     注定了要自己混前程。
     他爹的爵位,跟他没有太多关系。
     因为在这个嫡长子继承家业的时代。
     他爹的爵位无论有多高,都是他哥的。
     寇季顺手将狄咏端起来,放在怀里,叹着气道:“你娘也是瞎操心,你爹若是封了王。你就能随便在封地上混一个职位,舒舒服服的过一辈子。”
     狄咏似乎对寇季教唆他混日子有些不满,双腿一扑腾。
     寇季差点没将他扔出去。
     小家伙年龄不大,脚上的力气可不小。
     在寇季肚皮上一踩,硬生生给寇季踩的吐出了一口浊气。
     寇季若是有准备的话,那倒是不至于。
     关键是寇季没准备。
    喜欢。
  

第945章 疑似寇季第四个学生出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