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81章 波澜再起![2/2页]

北颂 圣诞稻草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仵作的行业并不怎么光彩,所以弟子难收。
     大部分仵作,在年迈以后,都会将自己的技艺传给自己的子侄,让自己的后辈有一个谋生的手段。
     传给外人的很少,因为没有几个人愿意成天跟尸体打交道。
     寇季让他们自己挑弟子,朝廷培养。
     算是对他们十分有利的。
     仵作们听完了寇季的话,依旧愣在原地。
     寇季见此,略微沉吟了一下,喝道:“这是公事!你们当我刚才的话没说过,以后我让你们做什么就做什么。”
     此话一出,仵作们齐齐向寇季施礼。
     “喏……”
     跟官面上的人打交道,果然还是要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
     寇季吩咐道:“回头我会奏请官家,在城外设立一处学医的地方。你们上差的时候,就好好上差。下差以后,就带着你们的弟子,一起给我到学医的地方学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喏……”
     “你们中间应该有不少人去过地方,知道地方上有那些精通刨尸的人。你们写信给他们,让他们来汴京城。邀来一人,赏钱一百贯。”
     “喏!”
     仵作们在得知有赏钱以后,声音明显大了不少。
     寇季继续道:“等你们研究有成的时候,我让你们把医术教给谁。”
     “喏……”
     仵作们再次齐声应允。
     反正寇季给的医术,又不是他们家传的东西。
     只要朝廷发钱,让他们教给谁都行。
     “散了吧!”
     寇季摆摆手。
     仵作们齐齐退出了寇府。
     寇季在仵作们走后,到了书房,提笔写下了一道命令,命令是给军中的大夫的。
     随军的大夫,只要随军时间超过三年,几乎都在人身上动过刀子。
     他们才不在乎什么人死为大之类的话。
     只要能精进医术,能救人,他们就愿意学。
     此后几日。
     寇季都在为此事忙碌。
     寇季在跟赵祯商议过后,在东城门外,找了一间大的院落,用于仵作们学习医术之用。
     寇季不指望那些老仵作们学会医术。
     他是想借着那些老仵作的解剖经验,验证大食的医术,纠正其中的偏差,让他们的弟子们学习。
     真正学习大食医术的主力是他们的弟子,还有那些随军的大夫。
     院落准备好了以后,寇季就直接让那些仵作们,将大食的医术分门别类,开始从最基础的学习、验证。
     仵作们学习的方式也简单粗暴。
     在熟悉了大食医术几日后,就果断向寇季讨要尸骸。
     反正朝廷答应了给他们提供方便,他们为了尽快的学会医术,问朝廷讨要一些尸骸也没什么。
     他们一个个都是经年的老仵作,手里解剖的尸骸,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抱着尸骸睡觉,他们都不带怕的。
     所以刨尸对他们而言就是家常便饭。
     寇季将此事上报给了赵祯以后,赵祯果断让人弄死了关在牢里关了几个月的拍花子的,送去给了他们。
     他们拿到了尸骸以后,果断开始上手学习。
     过了大概半个多月。
     距离汴京城最近的随军大夫,尽数入了汴京城。
     寇季将他们安排到了学医的地方。
     随军的大夫一个个也不是善类。
     他们跟那些仵作们凑在一起待了几日以后,也就混熟了。
     仵作有解剖技艺、随军大夫们有医术。
     双方凑到了一起,互相辨证下,学习的速度更快了。
     用一日千里形容也不为过。
     毕竟,他们学习的大食医术,并不是什么残缺的医术,而是经过了四五百年沉淀的,成熟的大食医术。
     所以他们初期学习的时候,只需要将大食的医术验证一番,确认可行以后就行。
     并不需要反复的去推导。
     一些需要反复推导的医术,他们都暂时放在了一边。
     他们在学习了半个月以后,看到了寇季拿出了上千本书给他们,他们就知道,寇季给他们的很有可能是一套另成体系的医术。
     而新的医术,十分符合他们做事、行医的方法。
     新的医术一旦推广出去,很有可能打破大宋现有的杏林的格局。
     所以他们迫不及待的想尽快的整理出一套成型的医书,为以后两种医术的竞争,打下有力的基础。
     寇季盯着他们,看着他们走上了正轨以后,就把目光从他们身上挪开,放在了大理身上。
     大理使节杨允贤回到了大理以后,去了风琶部,花了十万贯,领走了自己的族弟,然后返回了大理的都城,将大宋的条件告诉大理郡王段素真。
     大理郡王段素真在得知了大宋的条件以后,搜空了国库,凑出了两百万贯。
     大理郡王段素真再次派遣杨允贤为使,前往了大宋,表示答应了大宋提出的条件,并且递交了国书。
     然后派遣人押送着两百万贯的东西,送往了大宋。
     两百万贯财货,被押送出了大理都城,过了弄栋府,进入到了会川府。
     在即将送到建昌府的时候,在两府交界处的密纳甸,遭遇到了一伙匪徒。
     匪徒们杀光了大理郡王段素真派遣押解两百万贯财货的兵马,将两百万贯财货劫掠一空。
     此事一出,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理郡王段素真第一时间派遣了杨允贤赶到了风琶部,向种世衡表示自己的歉意。
     杨允贤见到种世衡的时候,种世衡面如寒霜。
     “杨使节?!”
     种世衡冷冷的喊了一声。
     “外臣见过种知事!”
     杨允贤赶忙躬身施礼。
     种世衡冷哼一声,道:“你不用跟我套近乎,听说你大理补偿给我大宋的两百万贯财货被劫了?可有此事?”
     此事就在建昌府和会川府边上发生,距离种世衡所在的风琶部也不过百里,肯定瞒不过种世衡,
     杨允贤知道此事瞒不过种世衡,所以苦着脸道:“确有此事……不过种知事不必为此事懊恼,我王已经派人去彻查此事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种世衡瞪起了眼,哼道:“你们查不查此事,与我何干?我只想知道,你大理补偿给我大宋的两百万贯财货能不能准时运到此处。
     若是不能准时遇到此处,下场是什么你应该清楚。”
     杨允贤闻言,赶忙道:“种知事息怒,我王知道了此事以后,已经命人再次筹备两百万贯的财货,一定能够按时送到您手里。”
     种世衡脸色缓和了三分,“但愿如此……”
     就在这个时候,朱能叫嚷着进入到了二人所在的堂内。
     “姓种的,你这个时候还见大理人作甚。此事一定是大理人在背后捣的鬼。他们不仅杀了我大宋的人,如今为了赖掉补偿给我大宋的两百万贯钱财,还派人半道劫了那些财货。
     他们这是在打官家的脸,藐视官家的威严。
     官家若是知道了此事以后,一定雷霆震怒。
     我们趁着官家现在还不知道此事,发兵打过去,拿下大理三五城。
     等官家要问责的时候,我们也要有个交代。
     若是我们按兵不动,官家随后派人来查出此事是大理人在背后捣鬼,那我们两个一定没有好果子吃。”
     种世衡听到了此话,脸色再次阴沉了下来,目光落在了杨允贤身上。
     “你们大理若是真的企图通过这种手段蒙蔽官家的话,下场肯定不会太好。”
     杨允贤急忙道:“我们既然已经拿出了钱财,又怎么可能做出惹恼上邦的举动呢?”
     种世衡略微沉吟了一下,看向朱能道:“他说的有理……”
     朱能破口大骂道:“有理个屁!两百万贯财货,用马车拉的话,也得几十辆马车。周遭的护卫,最不起码也得一千兵马。
     若是在咱们大宋境内,一千兵马押送财货,那个匪徒个跳出来叫嚣?
     想要在一千兵马护卫下,抢走两百多万贯财货,唯有动用正规兵马。”
     朱能说完话,种世衡还没有开口,杨允贤抢先一步道:“外臣可以用人头担保,此事真的不是我大理兵马所为。我王也从未有欺骗大宋皇帝陛下的心思。”
     朱能冷哼道:“那你说说,负责护送那两百万贯财货的护卫有多少?贼人肆虐以后,又有多少生还的?”
     杨允贤闻言,脸色十分难看。
     种世衡见此,皱起了眉头喝道:“说!”
     杨允贤犹豫再三,咬牙道:“护卫那两百万贯财货的兵马,有一千五百人。”
     朱能讥笑了一声,道:“比我预料的还多……”
     杨允贤沉声道:“我大理境内,并不是铁板一块。一些小部族虽然依附于我大理,但并不听从我王的命令。为了避免那些小部族的人对这批财货起心思,我王派遣的人自然多了一些。”
     朱能瞪起眼,盯着杨允贤道:“别打岔!快说,贼人肆虐以后,还有多少生还?”
     杨允贤咬着牙,不肯开口。
     种世衡微微眯起眼,眼中透着一股寒芒。
     杨允贤看到了种世衡眼中的寒芒,心跟着抽搐了一下,低声道:“无一……生还……”
     “呵呵!”
     朱能闻言,嘲讽了一笑,对种世衡道:“姓种的,你也是带兵之人。你应该明白,想要歼灭一千五百人的兵马,需要怎样的力量。”
    喜欢。
  

第781章 波澜再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