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04章 赵祯说出的豪言[2/2页]

北颂 圣诞稻草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等到他们闹的天怒人怨的时候,官家就有足够的理由收拾他们。
     你应该清楚,他们都是官家的亲人,若是不闹到天怒人怨的地步上,官家很难对他们下狠手。”
     王随愕然的看着寇季,一脸难以置信。
     “官家……官家既然有此心,为何不对我们明言?”
     寇季失笑道:“官家若是跟你明说了,你还会在绥德城内仗义执言吗?”
     王随一愣,一脸尴尬的道:“不会……”
     寇季笑道:“这就对了……官家若是跟你们明言了,你们肯定不会皇亲国戚作对。你们若是不跟皇亲国戚作对,官家拿什么去助长皇亲国戚的威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皇亲国戚若是不够威风,怎么敢肆无忌惮的闹起来呢?”
     王随迟疑道:“可官家此举,会寒了许多忠臣的心……”
     寇季指了指自己,笑道:“所以官家特地留下我,为你解惑。”
     王随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能沦为官家铲除恶人的棋子,我王随没有怨言。”
     “什么棋子……”
     寇季翻了个白眼,道:“官家可从没有拿你当棋子看。眼下西夏初定,需要有重臣坐镇,有重臣治理。官家将你派往兴庆府,就是为了让你帮他盯着兴庆府内的一切。
     我大宋能不能尽快的消化从西夏收复的疆土,全看你如何在兴庆府施为。
     你肩头担的责任,不比我们这些坐镇在汴京城的人小。”
     王随闻言,略微愣了一下,他冲着赵祯离去的方向,深深一礼。
     “承蒙官家信任,臣王随,就算是拼上了这条老命,也会帮官家将兴庆府治理好。”
     寇季闻言,缓缓点头。
     王随不是一个喜欢做作的人,他能说出这话,那就证明他对赵祯罢去了他御史中丞的职位没有怨言。
     赵祯既然要放纵皇亲国戚们胡闹,那么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御史台、内廷,一定会成为风云际会的场所。
     王随若是待在御史台,少不了要被满朝文武挟裹着跟皇亲国戚们作对。
     到时候麻烦的事一定是一件接着一件。
     赵祯存心护着皇亲国戚,王随纵然在朝堂上说破了嘴皮子,也无济于事。
     于其待在汴京城了遭罪,不如到兴庆府牧民。
     赵祯看似惩处了他,可实际上却把他从麻烦的漩涡里揪了出来。
     他本来就是一个喜欢清净的人。
     赵祯此举很附和他的心意。
     他也感受到了赵祯的良苦用心。
     因此,他对赵祯自然没有什么怨言。
     寇季安抚王随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王随向赵祯离去的地方施礼过后,摊开了手问寇季讨酒。
     寇季拿出了酒肉,陪着王随痛饮了一番。
     跟王随交流了一下治理地方的一些经验。
     寇季喝的微醺的时候,王随提着酒壶,大笑着赶去了兴庆府上任。
     王随的仆人、御前侍卫,紧追着王随的脚步而去。
     寇季被仆人们架着送上了马车,晃晃悠悠的紧追着赵祯的龙撵而去。
     龙撵上。
     赵祯吩咐陈琳驱车赶了许久的路以后,浓浓的叹息了一声。
     为了一举拿下所有的皇亲国戚,他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先后两位重臣被罢,赵祯不希望有第三个出现。
     但凡在这个时候跳出来的人,即便不是忠贞耿直之人,那也是心忧大宋的臣子。
     此类的臣子,折损一个,都是一个大的损失。
     就在赵祯长吁短叹的时候,陈琳掀开了龙撵的车帘,进入到了龙撵内,低声禀报道:“官家,有寇府的仆人禀报,说寇枢密身体抱恙,恐怕要耽误一两日的行程。”
     赵祯闻言,长出了一口气,脸上多了一丝笑意。
     “派人给四哥送几盒上好的补品过去。”
     “喏……”
     陈琳退出了龙撵以后,赵祯自言自语的笑道:“有四哥出面,帮朕安慰王随,王随心里应该不会再埋怨朕的。朕也不用因此损失一个良臣。”
     “甚好……”
     “……”
     回京的路上,有皇亲国戚们瞎折腾,注定会生出许多事端。
     满朝文武虽然已经决定了回汴京城,请王曾、吕夷简、张知白三个人主持公道。
     但面对肆无忌惮的四处为祸的皇亲国戚,还是有些看不下去。
     在回京的路上,先后有四位官员出声,弹劾皇亲国戚,无一例外,都被赵祯发配去了兴庆府等地。
     相对的,寇季跟着又病了四次。
     ……
     三月初。
     赵祯率领着兵马终于到了开封府的地界。
     为了庆祝赵祯凯旋而归。
     吕夷简、王曾、张知白三个人,率领着留守汴京城的官员,以及一些自发前来的百姓,组织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场面之大,前所未有。
     据说开封府境内的百姓,自发的踊到了官道两侧,齐齐的向赵祯施礼,恭迎赵祯凯旋。
     要知道,在大宋朝,皇帝出行,除非是官府特地组织的,不然百姓们见到了皇帝的龙驾,是不需要施礼的。
     自发的施礼就更不可能。
     百姓们自发的想赵祯施礼,说明赵祯对辽国、对西夏征战取得了胜利,深得百姓的心。
     百姓们不仅自发的向赵祯施礼,还自发的给军中的将士们送上了许多吃喝的东西。
     东西多的天武、上下虎翼军的将士们都不好意思拿。
     此次征讨西夏,他们也打过一两场仗,但都不是什么恶战。
     恶战都是种世衡、朱能、刘亨、王凯等人手底下的亲军打的。
     天武、上下虎翼军的将士们觉得,朱能等人的麾下,比他们更有资格接受百姓们的爱戴。
     百姓们在送上了祝福,献上了薄礼以后,随同着将士们,簇拥着赵祯到了汴京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祯走到汴京城外城城门口的时候,觉得自己有必要说一两句。
     于是他就当着所有人的面,攀上了城墙,站在城墙之上,高声宣告了一句话。
     “从今日起,我大宋便是真真正正的天朝上邦,四海之内,敢伤我大宋子民者,朕必伐之!”
     赵祯一句话,点燃了汴京城,点燃了大宋,点燃了整个天下。
     他向汴京城所有百姓宣告了,大宋成为真正的天朝上邦。
     他向整个大宋所有百姓宣告了,从此以后,大宋百姓无论走到哪儿,都能扬起脑袋做人。
     他也向天下所有的邦国宣告了,犯我大宋者,必伐之。
     汴京城一瞬间成为了声音的海洋。
     山呼海啸声不绝于耳,并且久久没有停歇。
     赵祯在百姓们的呐喊声中,下了城头,领着满朝文武、皇亲国戚,入了汴京城,先到了太庙,将大宋和辽国签订的盟约、李德明的脑袋,一同献给了祖宗。
     随后才回宫,赏赐了文武,大赦了天下。
     也不知道赵祯是有意的,还是故意的。
     在大赦天下之前,他先下达了一道将天下所有罪囚发往镇北路、镇西路等地的旨意。
     随后才下发了大赦天下的旨意。
     看似不起眼的一个举动,里面却蕴含着大的深意。
     不过此举并没有太多人关注,因为大部分人都沉浸在激动和欢庆当中。
     只不过,这一切都跟寇季无关。
     作为征讨西夏之战的发起者,寇季是在赵祯回京以后第三日,才回到汴京城的。
     寇季回到汴京城以后,汴京城内的欢庆已经接近了尾声。
     寇季进入到了汴京城以后,除了发现汴京城里施舍米粥的善人们多了不少以外,并没有看到汴京城有其他变化。
     寇季吩咐仆人们护送着向嫣和寇天赐回了府,他带着一个老仆,驾着车赶往了皇宫。
     到了皇宫门口的时候,就撞见了正怒气冲冲的从宫里出来的王曾。
     王曾似乎在气头上,一个劲的闷头往前走,也不看过往的马车,也没有坐上自己的马车,像是一个蒙着眼横冲直撞的烈马,快步的前行者。
     “王公?!”
     寇季看到了王曾,赶忙呼喊。
     王曾下意识的瞥了一眼,“寇季啊……”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继续闷头往前走。
     只不过走了几步,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不对,猛然脚下一顿。
     “寇季?!”
     王曾赶忙往寇季的马车上望了过去,就看到了寇季一脸疑惑的盯着自己。
     王曾当即就像是看到了救星一样,快步的走到了寇季的马车前,焦急的道:“你总算回来了,快跟老夫入宫,一起去劝劝官家。”
     寇季被王曾生拉硬拽的拽下了马车,一边被王曾拽着前行,一边疑问道:“官家怎么了?”
     王曾闻言,愤愤不平的喊道:“官家在胡闹,在祸国!”
     寇季略微愣了一下。
     王曾意识到了寇季刚回京,有些事情不知道,赶忙解释道:“官家要重用皇亲国戚,给不少皇亲国戚都安排了重要的职位。
     不仅如此,官家还纵容那些皇亲国戚在汴京城里胡闹。
     老夫三人劝诫了一番,官家干脆连朝也不上了,躲在后宫里不出来。”
     寇季沉吟道:“官家又不是现在才开始纵容的皇亲国戚,早在兴庆府的时候,官家就已经开始纵容皇亲国戚了啊?
     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喜欢。
  

第704章 赵祯说出的豪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