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95章 李元昊千里送人头[2/2页]

北颂 圣诞稻草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们还能追着去汴京城不成?
     再说了,朝堂上的那些文臣不是吃白饭的,他们有的是办法帮朕收服西夏百姓民心。
     至于朝堂上文武的颇有微词,朕不在乎。
     朕拿下了燕云五州之地,又攻克了西夏全境,即便是到了太庙里,面对祖宗,朕也能大声说话。
     在文武官员面前跋扈一些,他们又能拿朕怎样?
     识趣的,朕就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他们,不识趣的,朕让他们到西夏来牧民,让他们感受一下边陲之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祯说到此处,看向寇季,十分认真的问道:“你说说,以朕如今的功绩,有没有资格跋扈一下?”
     寇季听到此处,乐了。
     “官家文治武功,皆有建树,自然能号令群臣,做一切想做的事情。”
     赵祯笑着点点头,“如此甚好……”
     赵祯话音刚落。
     中军大帐外传来了刘亨的声音。
     “启禀官家,降臣李德明,已经押至!”
     赵祯十分平静的道:“找个没人的地方,砍了吧,将脑袋给朕收拾好,朕要拿回去祭奠祖宗。”
     赵祯此话一出。
     中军大帐外所有人皆是一愣。
     种世衡和刘亨对视了一眼,一脸茫然。
     其他那些武将们,也是如此。
     于情于理,赵祯都应该见一见李德明,再做定夺的。
     可如今赵祯看都没看李德明一眼,就下令斩了。
     种世衡和刘亨等人突然不明白赵祯此举的用意。
     跪倒在地上的李德明,身上捆绑着绳索,听到了赵祯的话,心里咯噔一下,他原想着跟西夏共存亡的,可就在他准备率领着手下的将士跟大宋兵马做最后一搏的时候,突然得到了李元昊被斩的消息。
     李元昊秘密的被派往了西夏和辽国的边陲,知道的人不多。
     仅有他和他的贴身宦官穆尔乐知道。
     穆尔乐对他忠心耿耿,不会背叛他,不可能透露李元昊的消息。
     那么大宋传出的李元昊被斩的消息,九成九是真的。
     李德明原以为,李元昊在知道了兴庆府被攻的时候,就会猜出他的用意,率领着兵马蛰伏起来,然后暗中壮大,东山再起,光复西夏。
     却没料到,李元昊居然带着兵马回到了兴庆府,还是在大宋兵马已经攻破了兴庆府外城和内城的情况下,回到了兴庆府。
     大宋数十万兵马在兴庆府周遭围着呢。
     那可是数十万兵马,不是数十万树木。
     他率领着三十万兵马,尚且不敢正面一战。
     李元昊率领着三万人马,就敢往里头冲。
     李德明被李元昊给蠢哭了。
     心里埋怨李元昊已经无用,只能在悲痛之余,向大宋请降,希望可以讨一条性命,然后徐徐图之,看看有没有光复西夏的可能。
     即便是不能光复西夏,也能在汴京城里施展一些手段,将导致西夏覆灭,杀死他儿子的寇季给弄死。
     虽说此前投降大宋的那些藩属之主,一个个下场都不太好。
     可他们在投降大宋之初,一应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
     大宋自我标榜为礼仪之邦,面对投降的人,都是以礼相待的。
     只要他肯投降,就能暂时活下去。
     此前那些投降大宋的亡国之君,大多都已经死了,但是他们的后人,在大宋却过的十分的滋润,有一些甚至还步入到了重臣之列。
     比如吴越钱氏。
     李德明正是怀着这种心思,所以才在关键的时候,选择了投降。
     只是他没料到的是,赵祯根本不按照套路出牌,听闻他被押送到了中军大帐外,见都不见,开口便要杀了。
     李德明咬着牙大声喊道:“罪臣降了,罪臣降了,求官家开恩……
     官家不是说过,只要罪臣愿意投降,就放罪臣一条生路吗?”
     中军大帐内。
     赵祯听到了李德明这话,冷冷的道:“朕是说过这话,朕向来是言出必行,从不更改。但你是不是会错了朕的意?
     朕是在我大宋兵马攻打兴庆府内城的时候,说的这话。
     当时你若是降了,朕可以既往不咎。
     但你没降,所以朕下达了一道杀无赦的命令。”
     “官家!”
     “够了!”
     李德明还要说话,却被赵祯喝止了。
     赵祯冷哼道:“尔等还不遵从朕的命令,在等什么?莫非是觉得覆灭西夏的功劳太大,害怕朕赏赐过于丰厚,所以想借机忤逆一下朕的意思,让朕削减一下尔等的功劳?”
     种世衡和刘亨闻言,心头一震。
     二人对视了一眼,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愕。
     赵祯跟以前又不同了。
     他变得更加霸道,更像是一个霸道的君王了。
     如此强硬,又颇具威严的话,以前的赵祯是说不出来的。
     “官……”
     李德明还要为自己争取生机。
     刘亨却眼疾手快的上去捂住了李德明的嘴。
     种世衡也跟着上前,二人亲自动手,拖着李德明离开了中军大帐之前。
     中军大帐内。
     寇季有些唏嘘的道:“官家越发威严了……”
     “朕威严吗?”
     赵祯叹了一口气,苦笑道:“这不怪朕,朕也想和颜悦色的跟所有人讲话。可朕和颜悦色的跟他们讲话的时候,他们就以为朕好欺负,跟朕讨价还价,跟朕对着干。
     朝野上下的事情,哪有那么多讨价还价的余地?
     朕让他们三分,他们就能在百姓们身上刮三层油。
     朕言语中露出一分破绽,他们就能从百姓们的身子骨里,抽出一分骨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都是他们把朕逼成这样的,不是朕非要变成这样的。”
     寇季沉吟道:“如今辽国服软,西夏已平,官家的心思,已经从战事上,转移到了政事上了?”
     赵祯缓缓点头,“如今战事已平,也该好好的处理处理政务了。燕云之地有五州归了我大宋,西夏偌大的疆土,如今也是我大宋之物。
     我大宋新添了如此多的疆土,总不能放着不管吧?
     燕云之地倒还好,有燕云之地固有的百姓。
     可西夏境内,地广人稀,又有许多沙漠,朕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治理。”
     赵祯看向了寇季,哭笑不得的道:“说出来也不怕四哥笑话,以前我大宋穷苦百姓,一抓一大把,牢房里的犯人更是多不胜数。
     可如今,我大宋居然没有穷苦百姓,还有犯人,可以往此地征调的。”
     寇季坦言道:“明面上确实没有多少穷苦百姓了,可背地里却有不少。许多百姓都成了豪门大户家中的佃户,有长契在身,没有豪门大户的准许,他们不可能离开。他们只能待在原籍,任由那些豪门大户压榨。”
     “朕……”
     寇季见赵祯有大发豪言壮志的意思,就赶忙开口道:“官家什么心思,臣懂,官家不必明言。此事牵连甚广,需要徐徐图之,不然会引起大麻烦。”
     大宋富庶不假。
     但大宋的富庶,是源于商业的基础上的。
     大宋大部分的税收,并不是农税,而是商税。
     所以说大宋富庶,并不代表大宋的百姓就十分的富有。
     反而,大宋的百姓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中最穷的。
     不然他们不可能隔三岔五的就走上造反的路子。
     要知道,大宋的民间造反次数,可是历朝历代中最高的。
     大宋百姓若是真的富庶,又怎么可能去造反?
     许多朝代都有土地兼并的问题,大宋的土地兼并,尤为严重。
     寇季、朱能、李昭亮等人在河西瓜分了百万亩的良田,知道的人多不胜数,但却从没有人因此弹劾他们,为何?
     就是因为大家都借着职务之便,占了不少良田。
     所以没有人将此事当成把柄,去弹劾寇季、朱能、李昭亮。
     因为在这一点上,大家都不干净。
     由此可见,大宋的土地兼并有多严重。
     土地兼并的问题不解决,那些被捆绑在土地上的百姓,根本不可能被解放出来。
     而土地兼并的问题,是针对大宋朝所有豪门大户、所有地主富户的。
     牵连十分广。
     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
     冒然的将这个问题掀出来,一定会引起巨大的反弹。
     史书上记载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皆以惨败告终,就是例子。
     赵祯听到了寇季的话,深吸了一口气,道:“是朕唐突了,此事确实牵连甚广。眼下我大宋刚刚平息战事,需要修养一二,不能再起事端。
     四哥以为,我们当务之急,应该做什么?”
     寇季沉声道:“将西夏的土地,能分给将士们的分给将士们,让他们带着家眷,迁移到西夏境内,充实西夏境内的人口。
     分不了的,就暂时交给他们掌管。
     同时将西夏境内的西夏百姓,分成数股,由他们监督,百姓若是真心帮依附我大宋,那官家自然可以优待他们。若不是真心的,那就如同对待甘州回鹘族人一样对待他们,将他们编为开荒兵团,让他们帮朝廷开荒。
     如今朝廷已经有了河西一处粮仓,再在西夏建立一个大粮仓,那么朝廷以后就不用为粮食发愁了。”
     赵祯笑道:“朕如今有钱,再多一些粮食,朕就能做许多朕想做的事情了,对吗?”
     寇季再次点头。
     赵祯继续笑道:“如此甚好……此事回头再议。如今兴庆府已经打下了,四哥陪朕往兴庆府内一行,看看西夏王宫,比起朕居住的皇宫,到底有何不同。”
    喜欢。
  

第695章 李元昊千里送人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