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1章 朝堂上心最狠的三个人[2/2页]

北颂 圣诞稻草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祖孙二人相对而坐。
     寇准品着茶,寇季端着茶杯,道:“祖父打算精简中原腹地内的厢军?”
     寇准瞥了寇季一眼,品着茶,淡淡的道:“许你帮朝廷谋划,就不许老夫帮朝廷谋划了?”
     寇季干笑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寇准放下了茶杯,哼哼道:“老夫看你就是那个意思。老夫好歹是总摄国政,若是在朝期间,不做点什么。别人还以为老夫是纸糊的呢。
     老夫可不想在百年之后,被人评价为什么纸糊摄国。
     精兵的政令既然在四方边陲起了效果,那就应该推行到整个大宋。
     老夫跟李迪、王曾二人盘算过,若是精兵的政令在整个大宋推行完成以后,我大宋每年所需要付出的军饷,将会节俭近百万。”
     “才百万?”
     寇季心中嘀咕了一声。
     厢军还真是后娘养的,那么多人手被裁撤,省下的军饷,才百万。
     寇准不知道寇季心中所想,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突然咧嘴笑道:“你知道朝廷今岁的盈余有多少?”
     寇季见此,猜测到,朝廷的盈余恐怕不少。
     不然寇准也不会『露』出这种神『色』。
     但是他还是很配合的问了一句,“多少?”
     寇准嘿嘿笑道:“一千三百万贯”
     寇季一脸愕然,惊讶的道:“怎么会这么多?之前赈灾的时候,朝廷可是抠抠搜搜的,一副国库里一个铜钱也没有的样子。”
     寇准低声笑道:“那是因为,有些钱财还没运送入京。”
     “哪儿弄到的这么多钱啊?”
     寇季仍旧一些不相信。
     以大宋朝廷如今官员的臃肿、以及朝廷的各级衙门臃肿的情况,国库不可能有这么多盈余。
     提到了这些钱财的来历,寇准脸上的笑意缓缓收敛,他长叹了一口气,幽幽的道:“其中一大部分,是抄没孔家的家产。
     文宣公获封,才数十年,就把持了曲阜所有的土地,敛财数百万。
     若不是你提议去查一查,吕夷简敢下狠手,恐怕天下人都不知道,孔家有这么多钱。”
     寇季沉『吟』道:“孔家就算在吕夷简『逼』迫下,交出了一些良田,也不可能轻易交出这么多浮财吧?”
     寇准不屑的撇撇嘴,“要不老夫怎么说吕夷简下狠手呢。老夫派人把厢军中裁撤出的百姓们迁移到了曲阜以后。
     吕夷简就丢下这些百姓走了。
     孔家有些人,按耐不住,想借着圣人的名头,继续欺压那些百姓,打算把他们刚到手的良田收回,让他们成为孔家的佃户。
     可那些百姓是好惹的?”
     一个个从战场上历炼出来的杀才,又聚集在一起,随随便便就能扯起一支队伍。
     当然不好惹。
     民以食为天。
     良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孔家要夺走他们手里的良田,他们怎么可能轻易答应?
     孔家夺田的后果,根本不用多想。
     必然激起了民愤。
     寇季心中暗自猜测着,却没有开口,听着寇准继续讲下文。
     见寇准讥讽的道:“孔家前脚派人去收田,后脚百姓们就组成叛军,杀进了孔家。若不是吕夷简及时带着兵马出现,阻止了他们。
     恐怕孔家会被杀干净,圣人的陵寝也会被掀翻。”
     寇季听到此处,暗叫一声厉害。
     很明显,这一切都是吕夷简的算计。
     吕夷简自知,他若是对孔家下手过狠,必然会遭到文坛的读书人们抨击,所以他就借着百姓之手,达到了他的目的。
     不仅掀翻了孔家,还抄没了大批浮财,更重要的是,帮着那些百姓们,彻彻底底的把良田拿在手里,让他们彻底在曲阜落地生根。
     说到吕夷简,寇准幽幽的道:“国库今年能有这么多盈余,有一大半都是吕夷简贡献的。除了孔家的浮财,还有许多他查抄各地贪官污吏收纳的赃款。
     吕夷简入内庭,已经势不可挡。
     只要老夫三人中,有人退出内庭,必然由他补上。”
     寇季张了张嘴,刚准备开口,就听寇准又道:“暂且不管他,老夫三人的身子骨还硬朗。只要官家一日不亲政,就一日不能罢免老夫三人,除非老夫三人自请乞骸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夫刚才说了,其中一大部分的钱财,是吕夷简贡献的。
     另外一部分,是李迪和王曾二人贡献的。
     两个多月,李迪、王曾先后奔波各地”
     寇准似想到了什么,嘴角抽搐了一下,道:“总之,他们查处了不少贪官,查抄了不少浮财。他们三人查获的浮财加起来,足足有一千三百万贯。”
     寇准嘴角为何抽搐,寇季大概能猜到一些原因。
     原因在王曾身上。
     谁能想到,平日里脾气火爆的李迪,在出了汴京城以后,一步步稳扎稳打,细细的查探,生怕愿望了一个好人。
     全然没有半点风风火火的架势。
     谁又能想到,平日里看起来温和的王曾,出了汴京城以后,会化身成为铁血大吏,杀起人来,一点都不手软。
     凡是能跟常平仓贪污案扯上关系的,都免不了要去他屠刀下走一遭。
     纵然一些跟皇室沾亲带故的人,他也不手软。
     有数位皇室宗亲,被他送进了宗正寺,交给了赵元俨严惩。
     其中有一位跟皇家沾亲带故的人,在他面前拿大,在他去府上抓人的时候,带人反包围了他,被他当场以造反的罪名给宰了。
     如今弹劾他的奏折,已经超过了寇季、吕夷简二人。
     在此之前,弹劾寇季、吕夷简二人的奏折最多。
     有关于王曾被弹劾的事情,寇季倒不怎么在意。
     王曾办事远比他稳妥,王曾既然敢杀,那就证明他有信心在杀了这些人以后,依旧能保持着自己地位不动摇。
     寇季跟寇准聊过了国库盈余的问题以后,又重新开始聊起了精兵政令的问题。
     寇季试探的问道:“祖父,您裁撤了厢军以后,有没有对禁军动手的打算?”
     寇准听到这话,眉头一挑,沉声道:“谁告诉你的?”
     寇季先是一愣,随后心中苦笑了一声。
     还真有
     寇季道:“倒是没人告诉我,说您准备对禁军动手。但是有人猜测到了,您可能要对禁军动手,所以找上了我。让我给您带几句话。”
     寇准瞥着寇季,质问道:“曹家?还是李家?”
     寇季意外的道:“您都知道了?”
    喜欢。
  

第371章 朝堂上心最狠的三个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