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4章 棉花[2/2页]

北颂 圣诞稻草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就被慕崇拽住。
     慕崇沉吟了一下,狐疑的问道:“有什么说法?”
     寇季晒笑道:“数以万计不要钱的劳力啊,你说有什么说法?”
     慕崇三人先是一惊,然后低头沉思着寇季话里的深意。
     他们是商人,商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买卖。
     他们脑子里开始盘算,数以万计不要钱的劳力能做什么,能帮他们谋取到什么利益。
     寇季在他三人沉思的时候,继续说道:“朝廷出钱,供他们吃到明年开春。朝廷出地,让他们能有一片栖息之地。
     我们只需要让他们忙起来,给他们找一个可以长久干下去的营生,顺便给他们营造一些屋舍。”
     钱乐眼珠子滴溜溜转着,良久以后,他沉吟道:“代价有点大,远比我们创立交子铺的代价要大。更重要的是,朝廷绝不会允许我们把这些人长久的掌握在手里。
     也就是说,这些不要钱的劳力,我们只能用一时。
     一旦到了明年开春,朝廷结束了对他们的供养,我们往进投的钱,就会变得更多。
     所以不值当。”
     慕崇、孟惟仲,齐齐点头。
     寇季笑问道:“听说你们川蜀的丝织,已经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作坊?”
     慕崇三人有些发愣,不明白寇季为何提到了丝织上。
     但他们仍旧回答了寇季的问题。
     慕崇点头道:“大规模作坊出丝绸的速度快,而且样式不会有太大偏差。不像是那些散户,织出的丝绸,品相参差不齐,速度还慢。
     我们三家的丝绸,已经随着江宁府的一些瓷器,沿海买给了其他藩属国。
     对品相的要求还有数量的要求都比较高,若是不用大规模的作坊,根本供不上那些海商们的需求。”
     寇季点头笑道:“听说你们川蜀农闲的时候,开始织丝绸,农忙的时候就下地干农活?”
     钱乐犹豫了一下道:“寇工部说的都是那些小门小户。似我们三家这种大户,织丝绸女工只需要伺候好桑田、织好丝绸就行。
     我们只需要派府上的人去管理好女工,按月给她们发足工钱就行。”
     寇季笑问道:“照这么说,你们三家每旬都能产出很多丝绸?”
     慕崇三人苦笑了一声。
     孟惟仲干巴巴的道:“过了蚕期,就不行了。每年到了蚕期,我们手下的女工都要日夜赶工。过了蚕期,就基本上都歇下了。”
     慕崇点头道:“如果我们三家每旬都有丝绸产出的话,丝绸的价格也不可能那么贵了。”
     寇季笑道:“那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扩大你们的丝织作坊呢?”
     “太大了不好管,容易赔本。”
     钱乐苦笑着说。
     寇季指点道:“目光不要只局限在丝绸上,棉、麻、毛,也可以考虑。”
     钱乐还在苦笑。
     慕崇却听出了寇季话里的意思。
     他略微惊讶的道:“寇工部打算利用流民中的妇人,建立丝织作坊?”
     寇季笑道:“不止是丝织作坊,还有棉、麻、毛。只要我们谋划得当,流民中的妇人一年四季都能纺织。她们自己就能养活起自己,还能帮我们盈利。”
     孟惟仲沉吟道:“丝织品,过了蚕期,确实不能继续纺织,但是麻却可以。谋划得当的话,确实有利可图。只是棉……”
     孟惟仲说到此处,迟疑了一下。
     钱乐见孟惟仲犹豫不决,就说道:“棉能织线,我倒是知道。早年间我在西域等地行商的时候,见过当地的百姓用棉花织线。
     当地百姓也有用棉花织布的。
     只是纺织出来的布料差强人意。
     而且棉花始终不比丝、麻,仅有一小部分的人在种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根本无法大量的拿来纺织。
     眼下只有西北的一些边军,为了御寒,借用棉花织的布料,其他地方根本看不到。”
     慕崇、孟惟仲二人齐齐点头。
     棉花早在南北朝时期就传入到了中华,只是大多种植在边疆地区,中原腹地的许多人并不知道棉花的好,并没有大量种植。
     一直到了宋末元初的时候,才被中原腹地大规模种植,并且还借此出口牟利。
     现在棉花尚没有在中原腹地大面积种植,所以很多人还不了解这个东西。
     早在保州的时候,寇季见到了朝廷送来的棉衣的时候,就问过保州当地的百姓,保州当地的百姓没几个认识棉花的。
     回到了汴京城里以后,寇季也关注过此事。
     朝中对棉花在意的人,似乎没几个。
     唯有西北边陲的一支镇守的禁军守将,觉得此物御寒不错,所以给手下的将士们弄了一些,填充在了布料里,充作了棉衣。
     那位禁军守将,也给朝廷上过书,请求朝廷大面积的推广种植棉花。
     但是朝廷并没有理会他的提议。
     在朝中重臣眼里,大宋的良田用来种粮食,都不够用,哪还有闲地方种植棉花。
     后来这支禁军换防的时候,换下了棉衣,被一股脑的丢尽了库房。
     若不是寇季当时急着要衣物给保州的军民御寒,这些棉衣说不定能堆在朝廷的库房里堆到发烂。
     也正是因为如此,棉花在大宋的种植情况,寇季也了解。
     寇季笑眯眯的对慕崇三个人道:“你们可别小瞧棉花这东西,它纺织出的布料,虽然比不上丝织品,但是比麻织品要好。
     最重要的是,这东西不需要担心蚕期。
     它可以存储,只要种植的够多,纺织作坊可以一年四季不停歇的织布。”
     慕崇三人眼前一亮。
     慕崇追问道:“产量呢?对地有没有什么要求?”
     寇季笑道:“关陕等地能种,江宁等地也能种……产量不小。”
     慕崇三人眼前再次一亮。
     关陕、江宁,横跨大宋南北。
     也就是说棉花在大宋大部分地方都能种植。
     至于种了棉花,占了地,无法产粮的问题,却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
     他们是商人。
     商人逐利。
     只要种植棉花比种植粮食获利多,他们当然选择种植棉花。
     “我派人去西域,弄点棉花回来?”
     钱乐兴致勃勃的提议。
     倒不是说钱乐好糊弄,而是他对寇季有信心。
     处理流民的问题上,他不怎么看好寇季,但是在做生意上,他很信服寇季。
     因为他目前为止,还没见过寇季在生意场上吃过亏。
    喜欢。
  

第324章 棉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