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8章 主和龟臣[2/2页]

大宋隐相 花缘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赵佶难以苟同。
     向太后看到赵佶沉默,似乎有不同意见,向太后就来了脾气。
     这皇帝是自己一手扶持上来的,这大事小事,她也不多过问,听政不过半年,她就让皇帝亲征了,但是,没想到,自己如此这帮的宽容,换来的,却是他的忤逆。
     这打仗,是要动刀兵的,大宋什么情况,向太后比他赵佶要了解,那河湟之地别看只是一群吐蕃人再经营,但是,其背后是夏人,夏的背后还有辽人。
     这动一发,则牵全身,万一动河湟,使得辽夏联手,再次出兵大宋,那时候,大宋离亡国就不远了。
     她向太后排除万难,选择端王,若是,让端王亡了大宋,她有什么颜面去见神宗,哲宗,又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呢?
     向太后哭泣质问道:“皇帝,想做亡国之君?”
     赵佶立即委屈,问道:“母后,为何言至于此?母后让朕如何自处啊?”
     向太后质问道:“皇帝的怒意,不就是想打吗?那哀家问你,国库还有多少银子?你修建延福宫支出去的银子又有多少?这大宋的天灾,你又准备支出去多少?这打仗的费用,皇帝又打算支出去多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佶立即说道:“国库,还有五千万贯,修建延福宫最多两千万贯,天灾一千万贯,也足够了,打那河湟一千万贯也足以……”
     向太后立即质问道:“那,要是夏人出兵呢?”
     “这……”
     赵佶有些语塞。
     向太后咄咄逼人,再次质问:“那,要是辽人出兵呢?”
     赵佶低头,不敢再看向太后。
     向太后哭泣骂道:“我大宋祖宗们,为了我大宋的和平,定下澶渊之盟,百余年间,不见战祸,皇帝,想破祖宗之法,掀刀兵之争,要做暴君,要亡国否?要做那不忠不义不孝的亡国之君否?”
     赵佶被这一顶顶的帽子给扣的喘不过来气。
     他憋屈说道:“儿郎,自然不敢。”
     向太后立时命令道:“那还不快下令将我大宋在河湟之地的所有军队都撤出来。”
     “这……”
     皇帝心中悲愤。
     他已经撤了府衙,扯了机构,但是这个兵,他还没有撤,就是为了等一个时机,等一个希望。
     但是眼下,只怕……
     那郑氏立即走到书案前,为皇帝赵佶研磨,她狐媚说道:“圣人,快下旨吧,这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奴家知晓圣人心中多有不快,有什么气,往奴家身上发泄便好,切莫刚愎,忤逆了皇太后。”
     听到郑氏的狐媚言语,赵佶也不再抵抗,而是拿着御笔,写下了撤兵的圣旨。
     那郑氏见到皇帝如此听话,便大着胆子,拿起来传国玉玺,在圣旨上盖章。
     赵佶看后,也只是不置一笑,这让那郑氏更加大胆,当着皇太后的面,就说道:“御前承旨,还不快来传旨?”
     一名官员立即进来,那郑氏大胆将圣旨交给那承旨郎,随后便差遣其下去。
     皇太后瞧见皇帝下旨,便也放心了,只要她活着的时候不打仗就好,等她死了,这皇帝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她管不着了,也不会愧对祖宗了。
     向太后说道:“皇帝,还是多为皇家子嗣上些功夫吧,朝中大事,自由大臣们操劳,切莫在对兴兵有什么执念。”
     赵佶立即躬身,向太后随即便瞥了那郑氏一眼,随后便径直离去。
     待一干人等散去,那郑氏便犹如狐媚一样,缠着赵佶欢好。
     皇帝心中颇为郁闷,心系这河湟战事,那有心情欢好?
     不管这郑氏如何狐媚,他却只盯着那一副字。
     “南极长生大帝转世……天降大任,收燕云,复四海,一统寰宇……”
     灵素子啊灵素子,给了朕希望,千万莫让朕失望啊。
     这次斗法。
     你可千万要胜了才好。
    
    喜欢。
  

第248章 主和龟臣[2/2页]